韓非子·寓言篇·魏王謀鄭
魏王謂鄭王曰:“始鄭、梁一國也,已而別,今愿復得鄭而合之梁。”鄭君患之,召群臣而與之謀所以對魏,鄭公子謂鄭君曰:“此甚易應也。君對魏曰: 以鄭為故魏而可合也,則弊邑亦愿得梁而合之鄭。”魏王乃止。(《內儲說上》)
【鑒賞】從古至今,侵略者要侵略他人的時候,總是會為自己的行為找一些堂而皇之的理由,魏王的無理要求也是如此。為了侵略鄭國,他的理由竟是原先鄭國和魏國是一個國家,后來分成了兩國,所以現在他想得到鄭國,并將它合并進魏國去。
鄭國的國君對此十分擔憂,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去應對,只能去找大臣來商議。鄭國的王子想到了一個應對的辦法,那就是: 既然可以把鄭國當成原先魏國的一部分合并到魏國去,那么我們也希望魏國合并到我們鄭國來,這不也是一樣嗎?這確實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因為鄭國的國君用這樣的話去回答魏王的時候,魏王便不再提這件事情了。
這則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無論何時,在面對強敵侵略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軟弱與退讓,最終可能只能落得一個被侵占甚至被毀滅的下場,古往今來都是如此。在強敵面前,最首要的就是自己在態度上要強硬一些,不要在敵人的軍隊還未到達的時候就已經自亂陣腳了。有道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要學會以堅決的態度回答挑釁的言辭,以自衛的武器還擊侵略者的刀槍。必須知道的一點就是: 欺軟怕硬是一切強盜的本性。而在面對魏國的無理要求時,鄭國王子的做法就是非常可取的,“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鄭國王子的這樣一個想法在當時無疑是解了鄭國的燃眉之急,并且未動一兵一將,就將魏國拒之門外了。
在現代社會亦是如此,我們無論在面對任何困難的時候都要始終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要自信地去面對,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以畏懼之心去面對自己所要處理的困難,并且把它擴大化了的話,還未開始時我們就已經宣告失敗了。所以,無論任何時候,面對任何的事情,我們首先在心態上要積極、努力地去找尋應對的方法,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這樣,離事情的解決就不遠了。
上一篇:《韓非子·文本篇·飾邪》鑒賞
下一篇:最后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