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出處
湯之《盤銘》曰:“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康誥》曰:“作新民。”《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禮記·大學》
譯文
商湯王刻在盤上的箴言說:“假使能每天洗滌自身的污穢,從而煥然一新,那么就該天天這樣清洗,天天有新的面貌,常年保持,從不間斷,便能一天又一天地革新下去。”《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名句解讀
假使能每天洗滌自身的污穢,從而煥然一新,那么就該天天這樣清洗,天天有新的面貌,常年保持,從不間斷,便能一天又一天地革新下去。我們只有在反思中,才能不斷改進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不斷成長。
經典故事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參勤奮好學,深得孔子的喜愛。同學問他為什么進步那么快,曾參說:“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參每天在反思中不斷進取,取得了個人在學識和修養上的成就。
歷史上,也有很多君王善于發現自己國家的薄弱之處,力排眾議,沖破保守勢力的阻撓,通過變革,帶來了國家的安定與繁榮。
戰國時期,趙武靈王即位的時候,趙國正處在國勢衰落時期,鄰界小國也經常來侵擾。而在和一些大國的戰爭中,趙國常吃敗仗,大將被擒,城邑被占,趙國眼看著就要被兼并。趙國地處北邊,經常與林胡、樓煩、東胡等北方游牧民族接觸。趙武靈王看到胡人在軍事服飾方面有一些特長:穿窄袖短襖,生活起居和狩獵作戰都比較方便;作戰時用騎兵、弓箭,與中原的兵車、長矛相比,具有更大的靈活機動性。為了富國強兵,趙武靈王提出“著胡服”“習騎射”的主張。公子成等人以“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為由,拒絕接受變法。趙武靈王駁斥他們說:“德才皆備的人做事都是根據實際情況而采取對策的,怎樣有利于國家的昌盛就怎樣去做。只要對富國強兵有利,何必拘泥于古人的舊法。”趙武靈王毅然發布了“胡服騎射”的政令。他號令全國著胡服,習騎射,并帶頭穿著胡服去接見群臣。從“胡服騎射”的第二年起,趙國的國力就逐漸強大起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是我國古代軍事史上的一次大變革,被歷代史學家傳為佳話。
上一篇:《勝而不驕,敗而不怨》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