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自天子以至于庶人,未有無所畏而不亡者也。天子者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一時(shí),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長吏,百姓畏上,君子畏公議,小人畏刑,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長。畏則不敢肆而德以成,無畏則從其所欲而及于禍,非生知安行之圣人①,未有無所畏而能成其德者也。
【譯文】從天子以至于庶人,沒有無任何畏懼而不滅亡的。天子上畏天,下畏民,畏言官于當(dāng)時(shí),畏史官于后世。百官畏君,群吏畏長吏,百姓畏上級(jí),君子畏公議,小人畏刑罰,子弟畏父兄,卑幼畏家長。畏則不敢放肆,就能成就道德;無畏則隨心所欲,就會(huì)招致禍殃。非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的圣人,沒有無所畏懼而能成就道德的。
注釋
【注釋】①生知安行之圣人:《中庸》第二十章:“或生而知之,或安而行之,或利而行之,或勉強(qiáng)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生而知之”“安而行之”,簡稱“生知安行”。
上一篇:人不自愛,則無所不為;過于自愛,則一無可為。自愛者先占名,實(shí)利于天下國家而跡不足以白其心則不為。自愛者先占利,有利于天下國家而有損于富貴利達(dá)則不為。上之者,即不為富貴利達(dá),而有累于身家妻子則不為。天下事待其名利兩全而后為之,則所為者無幾矣。
下一篇:學(xué)必相講而后明,講必相直而后盡。孔門師友不厭窮問極言,不相諾承順,所謂審問明辨也。故當(dāng)其時(shí),道學(xué)大明,如撥云披霧,白日青天,無纖毫障蔽。講學(xué)須要如此,無堅(jiān)自是之心,惡人相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