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法律名言大全·人民的安危是最高法則》的名人名言
法律與強制的權利指的是一回事。
〔德〕康德《法律哲學》
那些把法和法律看作是某種獨立自主的一般意志的統治的幻想家才會把犯罪單純看成是對法和法律的破壞。
〔德〕馬克思《德意志意識形態》
法律是一種政治措施。
〔俄〕列寧《列寧全集》
從最廣泛的意義來說,法是由事物的性質產生出來的必然關系。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法律總是要遇到立法者的感情和成見的。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下冊
一切有關個別對象的職能都絲毫不屬于立法權力。
〔法〕 盧梭 《社會契約論》
立法權力是屬于人民的,而且只能是屬于人民的。
〔法〕 盧梭 《社會契約論》
國家的生存決不是依靠法律,而是依靠立法權。
〔法〕 盧梭《社會契約論》
立法者應當慎重地盡自己的一切力量去反對貪婪和虛榮。
〔法〕馬布利《馬布利選集》
在一個國家中,法律永遠是由強者的權力來制定的。
〔古希臘〕柏拉圖《法律篇》
國家的安危就是最高法律。
〔古羅馬〕查士丁尼《法學階梯》
法律是人類根據自己的經歷為公益得出的人類智慧的結晶。
〔英〕 塞繆爾·約翰遜《雜文集》
法的基地一般說來是精神的東西,它的確定的地位和出發點是意志。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律權利就是法律。
〔美〕凱爾森《法律與國家》
懲罰思想方式的法律不是國家為它的公民頒布的法律。
〔德〕馬克思《評普魯士最近的書報檢查令》
任何定在,只要是自由的定在,就叫做法。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的本質在于,它是在物質上、經濟上被制約著的,上升為法律的統治階級意志。
〔俄〕雅維茨《法的一般理論》
法律的問題,作為一個科學的問題來看,是社會技術的問題,而不是一個道德的問題。
〔美〕凱爾森《法律與國家》
人民的幸福即是最高的法律。
〔古羅馬〕西塞羅《法律篇》
為保護好人的利益免遭侵犯而制定的法律是最好的法律,是最杰出的典范。
〔古羅馬〕塔西佗《編年史》
過于寬容的法律幾乎不被尊重,過于嚴格的法律難以履行。
〔美〕富蘭克林《窮困理查的年譜》
法律是一種自然的權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義與非正義的標準。
〔古羅馬〕西塞羅《法律篇》
說到法律,一般人所知道的往往都只是法律的文字,而不是法律的效果。
〔美〕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法律的目的,本是量事而施刑,有的時候,卻未必能罪當其罰。
〔美〕馬克·吐溫《王子與貧兒》
秩序就是正確的規律和事物永久的合理性。
〔英〕菲爾丁《湯姆·瓊斯》
自然用來發展人們天賦才能的手段就是人們在社會中彼此對抗的作用,正是這個對抗作用終于使人們之間建立一種用法律來規定的秩序。
〔德〕康德《永久和平》
良好的秩序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基礎。
〔英〕伯克《關于法國革命的感想》
法律就是秩序,普遍良好的秩序基于普遍遵守法律的習慣。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法律是個人行為的一種秩序。
〔美〕凱爾森《法律與國家》
少年教育為立法家最應關心之事業。
〔古希臘〕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法律和制度必須跟上人類思想的進步。
〔美〕托·杰弗遜《杰弗遜文集》
法律的基礎不是理論,而是事實。
〔古羅馬〕西塞羅《勒奇布斯》
刑法是一種絕對命令。
〔德〕康德《法律哲學》
刑法在根本上與其說是一種特別的法律,還不如說是對其他一切法律的制裁。
〔法〕 盧梭《社會契約論》
法的命令是:“成為一個人,并尊敬他人為人。”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只有培養了對法的理解之后,法才有能力獲得普遍性。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律必須普遍地為人知曉,然后它才有拘束力。
〔德〕黑格爾《法哲學原理》
法律的目的是對受法律支配的一切人公正地運用法律,借以保護和救濟無辜者。
〔英〕洛克《政府論》下篇
在莊嚴的法律面前是不分種族和膚色的。
〔英〕毛姆《天作之合》
法律的責任只是懲罰外部的行動。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
人民的安全就是最高的法律。
〔法〕孟德斯鳩《論法的精神》上冊
一個人,不論他是誰,擅自發號施令就絕不能成為法律。
〔法〕 盧梭 《民約論》
當權者的觀點就是最有力的法律。
〔英〕愛·科克《論利特爾頓》
構成一個社會或國家的人民是那個國家中一切權力的源泉。
〔美〕托·杰弗遜《杰弗遜文集》
權力是一種倫理地位,它是由一個人的自身的公正地處理一定事物的能力來決定的。
〔荷蘭〕格老秀斯《戰爭與和平法》
為人打官司是傷天害理的事,雖然律師有時也可以主持正義。
〔英〕 弗·培根《人生論》
律師也害怕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訴諸法律,他們知道法律是一種銳利的工具,運用起來沒有把握。
〔英〕狄更斯《雙城記》
這就是律師們慣用的手法: 當他們的敵人或他們的顧客發怒的時候,他們卻以鎮靜處之。
〔法〕巴爾扎克《夏倍上校》
凡是不憑感情因素治事的統治者總為感情用事的人們較為優良。法律恰正是沒有感情的。
〔古希臘〕 亞里士多德《政治學》
任何法律都會有空子。
《英國諺語》
治民一眾,不知法不可。
(春秋)管仲《管子·七法》
法者所以愛民也,禮者所以便事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更法》
刑罰不足以移風,殺戮不足以禁奸。
(漢)劉安《淮南子·主術訓》
法者,所以禁民為非而使其迂善遠罪也。
(宋)歐陽修《劍州司理參軍董壽可大理寺丞制》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宋)歐陽修《司門員外郎李公謹等磨勘改官制》
法出于仁,成于義。
(宋)蘇軾《王振大理少卿》
圣人為民法,必使之明白易知,愚智遍能知之。
(戰國)商鞅《商君書·定分》
刑,百姓之命也。
(晉)陳壽《三國志·魏書·議帝紀》
凡法始立必有病。
(唐) 韓愈《錢重物輕狀》
強人之所不能,法必不立; 禁人之所必犯,法必不行。
(清)魏源《默觚下·治篇三》
國家之意志何?立法而已。
(清) 梁啟超《論立法權》
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
《宋史·王安石傳》
立法事業,為今日存國最急之事業。
(清)梁啟超《中國法理學發達史論》
有權利思想者,必以爭立法權為第一要義。
(清)梁啟超《新民說》
物久則廢,器久則壞,法久則弊。
(清)康有為《上清帝第二書》
圣人之立法,本以公天下。
(宋) 陳亮《問答上》
天下無數百年不弊之法,無窮極不變之法。
(清) 魏源《籌齬篇》
禮義法度者,應時而變者也。
(戰國)莊周《莊子·天運》
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戰國)韓非《韓非子·五蠹》
圣人論世而立法,隨時而舉事。
(漢)劉安《淮南子·齊俗訓》
不觀時俗,不察國本,則其法立而民亂。
(戰國)商鞅《商君子·算地》
時移而法不易者亂。
(戰國)韓非《韓非子·心度》
言不中法者,不聽也; 行不中法者,不高也; 事不中法者,不為也。
(戰國)商鞅《商君書·君臣》
知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為吏者枉法以害民。
(漢) 劉向 《說苑·政理》
上一篇:關于《事業名言大全·人是事業之子》的名人名言
下一篇:關于《生死名言大全·人莫貴于生》的名人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