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出處
所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有所恐懼,則不得其正;有所好樂,則不得其正;有所憂患,則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此謂修身在正其心。
——《禮記·大學》
譯文
之所以說修養自身的關鍵在于使自己的內心純正,這是因為,內心有什么憤懣,那么就不能夠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內心有什么恐懼,那么就不能夠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內心有什么喜好,那么就不能夠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內心有什么憂慮,那么就不能夠使自己的內心純正。心不在那里,看什么也看不到,聽什么也聽不到,吃什么也吃不出味道來。這就是說修身的關鍵在于使自己的內心純正。
名句解讀
心思不純正就像心不在自己身上一樣:雖然在看,但卻像沒有看見一樣;雖然在聽,但卻像沒有聽見一樣;雖然在吃東西,但卻一點也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朱嘉說:喜怒哀樂懼等都是人心所不可缺少的,但是,一旦我們不能自察,任其左右自己的行動,便會使內心失去純正。所以,正心不是要完全摒棄喜怒哀樂懼等情欲,不是絕對禁欲,而只是說要讓理智來克制、駕馭情欲,使心思不被情欲所左右,從而做到情理和諧。也就是說,“修身在正其心”,不外乎是要內心純正,不要三心二意,不要為情所牽,“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
經典故事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食而不知其味。”這句話是在告訴我們,修身的關鍵在于端正自己的內心。心不在焉,終會一事無成。春秋時期,下棋高手弈秋收了兩名徒弟。這兩名徒弟是兩兄弟,他們從小喜歡下棋,有一定的棋藝。老大沉穩老實,喜歡鉆研;老二聰穎活潑,接受能力強。剛開始時,老大根本不是老二對手,常常被老二殺得片甲不留。但后來,老二自認為天資聰慧,弈秋給他們講課時,他常常心不在焉,不用心聽講。在新一年的比賽中,自以為是的老二敗給了老大。后來,老大成為弈秋棋藝的傳人,而老二卻銷聲匿跡。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心一意做事,才會有所作為,心不在焉,難成大事。
成功的秘籍,也許就是用心做事,心無旁騖。據《列子》記載,楚國有一位釣魚高手名叫詹何,他釣魚所用的漁竿是楚地出產的一種細竹,魚鉤是用如芒的細針彎曲而成,魚線是一根單股的蠶絲繩,而魚餌就是剖成兩半的小米粒。他每次釣魚,用不了多長時間,就可以釣一大筐魚。滿載而歸后,他的細漁線沒有斷,細魚鉤也沒被拉直,連漁竿也沒被扯彎。楚王聽了他的故事后很好奇,就問他釣魚的秘訣。詹何回答:“當臣臨河持竿,心無雜慮,唯魚是念,投綸沉鉤,手無輕重,物莫能亂。魚見臣之物餌,猶沉埃聚沫,吞之不疑。”釣魚如此,萬事如此。唯有用心,才有所成。
上一篇:《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必有忍,其乃有濟;有容,德乃大》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