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凡六經傳注,非經朱子論定者,父兄不以為教,子弟不以為學也。
【譯注】
①六經:指六部儒家經典。始見于《莊子·天運篇》,是指經過孔子整理而傳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分別為:《詩經》、《尚書》、《儀禮》、《樂經》、《周易》、《春027秋》。其中《樂經》已失傳,所以通常稱“五經”。《禮經》漢代是指《儀禮》,宋以后《五經》中的《禮經》一般是指《禮記》)。禮指《大禮》、《小禮》,后失傳其一,并更名《禮記》。
這句話的意思是,凡是六經的傳注,不是經過朱子論證、下定論的,父親、兄長不會拿它來教兒子或弟弟,兒子或弟弟也不會去學那些沒有經過朱子論定的六經傳注。
輯自道光《休寧縣志·藝文》。
【感悟】
徽州人將朱子奉若神明,將其言論視為金科玉律。朱子理學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影響到徽州人的行為方向和價值走向,許多徽商就是篤信朱子理學的。
【故事鏈接】
朱熹對明朝科舉考試的影響,內容以程朱學派的注釋為準。歷代解經之作很多,科舉考試只用程朱一派。《周易》依程傳朱學本義,《尚書》依朱熹學生蔡沈傳,《詩經》依朱熹《詩集傳》,《春秋》依胡安國傳,而以《左傳》為本事,《禮記》依陳澔集傳,《四書》依朱熹集注??忌形拿?,必須就題闡釋,依注作解,不得擅自生發,獨出新論,毫無獨立思考的余地。八股文還要求代圣人立言。如題目是孔子、曾子、子思、孟子及其門人的話,必須模擬語意,即使是陽虎、荷莜丈人、齊人妻妾等各類人物,也要設身處地,肖其口吻。只有記事題和連章題。
【延伸閱讀】
現存于歙縣解放街十字路口上的“大學士牌坊”,是為了紀念許國而于明萬歷十二年(1584年)修建的。據《歙縣志》載:“許國,歙縣人,于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考中進士,而步入仕途,萬歷十一年(1583年)以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入內閣贊機務,旋加封太子太保?!笨梢姡且晃弧皩W而優則仕”,并仕途暢達的成功人士。在他的這座石牌坊上雕滿了富有暗寓的圖案:南刻“巨龍騰飛”,寓皇帝南面而王和許對朝廷的忠誠;北刻“瑞鶴翔云”,寓天下太平和許超塵脫俗的高潔品格;東面雕有“魚躍龍門”,寓意許是通過科舉,憑文才登上仕途;西面雕有“威鳳祥麟”,寓難得的賢才出現于盛世。石坊除雕刻大量形象化的浮雕以外,四面還分別鐫刻題簽加以說明:南北兩面的頂層和側面的第三層正中鑲嵌著雙龍盤邊的匾額,上面直書“恩榮”兩字,底層四面的額坊上分別鐫刻著“大學士”三個字,前后兩面的小坊上署有“少保兼太子太保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許國”全副頭銜;第二層坊上各為“先學后臣”,“上臺元老”斗大楷書刻字,可謂做足了官樣文章。這實際上是一座“科舉取仕”的紀念碑,象征著官本位的傳統社會中科舉入仕的崇高地位和為家庭帶來的無上榮譽。
上一篇:《待同夥尤加意,月餼從厚,有過失不驟加面斥,從容勸導之,故同夥皆感激而樂為之用擇正人與訂交,相對無疾言遽色,和藹近人,故人亦敬愛之,而爭忤之隙不開其持躬處世,蓋有士君子之風焉》原文解讀|譯文|感想
下一篇:《居嘗精研理學,欲希圣超凡》原文解讀|譯文|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