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文化藝術·創(chuàng)作的名人名言大全
觀古今于須臾,撫四海于一瞬。
——[晉]陸機《文賦》
歲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遷,辭以情發(fā)。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物色》
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然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
——[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神思》
隨人作計終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
——[宋]黃庭堅《以右軍書數(shù)種贈丘十四》
胸中歷歷著千年,筆下源源赴百川。
——[宋]陳師道《送蘇迨》
大凡人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墨畏縮;無識,則不能取舍;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
——[清]葉燮《原詩》
大約才識膽力,四者交相為濟,茍一有所歉,則不可登作者之壇。四者無緩急,而要在先之以識。
——[清]葉燮《原詩》
性癡,則其志凝,故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阿寶》
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取境之時,須至難至險,始見奇局。
——[清]方東樹《昭昧詹言》
熱心與冷腦相結合是創(chuàng)造第一流藝術品的主要條件。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
創(chuàng)作則可以綴合,抒寫,只要逼真,不必實有其事。
——魯迅《書信集·致徐懋庸》
“諷刺”的生命是真實;不必是曾有的事實,但必須是會有的實情。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什么是“諷刺”?》
藝術的事情大都始于摹仿,終于獨創(chuàng)。
——葉圣陶《弘一法師的書法》
群眾是切忌死板生活, 所以每日必花樣翻新, 然后群眾方覺得新鮮活潑而更興奮。
——鄧中夏《中國職工運動簡史一九一九—一九二六》
蜜蜂采百花之精英以釀蜜,這種本能是天賦的,造物未給我們這種本能,要靠我們自己去學得這種能力。
——茅盾《有意為之》
有至大、至剛、至中、至正之氣,蘊蓄于胸中,為學必盡其極,為事必盡其全,旁及藝事,不求工而能登峰造極。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
以奇取勝者,往往天資強于功力,以其著意于奇,每忽于規(guī)矩法則,故易。以平取勝者,往往天資并齊于功力,不著意于奇,故難。然而奇中能見其不奇,平中能見其不平,則大家矣。
——潘天壽《聽天閣畫談隨筆》
無特殊之天才,高尚之品格,深湛之學問,廣遠之見聞,刻苦之經驗,決難得有不凡之貢獻。
——《潘天壽談藝錄》
無限的同情對于自然,無限的同情對于人生,無限的同情對于星天云月、鳥語泉鳴,無限的同情對于死生離合、喜笑悲啼。這就是藝術感覺的發(fā)生,這也是藝術創(chuàng)造的目的。
——宗白華《藝術生活》
作品雖是反映我們生活中的客觀存在的,但并不等于客觀存在,必須有更多的一點。有這一點,雖模仿,亦創(chuàng)作;沒有這一點,雖創(chuàng)作,亦模仿。
——周谷城《史學與美學》
選擇是創(chuàng)造藝術的程序中最緊要的一層手續(xù), 自然的不都是美的; 美不是現(xiàn)成的。
——聞一多《女神之地方色彩》
大抵藝事,最初純有古人,繼則溶古人而有我,終乃古人與我俱亡,始臻化境。
——《張大千論畫精粹》
創(chuàng)作不需要聰明與敏捷,卻不可缺少虔誠持久的一點信心。
——沈從文《<雪>序》
藝術乃感情與理智之高度結合,對事物必有敏銳之感覺與反應,方能言鑒賞;若創(chuàng)造,則尚須有深湛的基本功,獨到的表現(xiàn)力。
——傅雷《致周宗琦》
富于獨創(chuàng)性的藝術創(chuàng)造,既是出奇制勝的,也是并不矯揉造作的。
——王朝聞《審美心態(tài)》
想象和虛構,這是藝術的兩個翅膀,有了它,作品才飛得起來。
——柯靈《真實·想象和虛構》
生活的積累越豐富,想象和虛構的可能性越大。
——柯靈《真實·想像和虛構》
從創(chuàng)作道路上看,應該是熟悉什么,寫什么;愛什么,寫什么,創(chuàng)作是不能有任何禁區(qū)的。
——曹禺《我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道路》
創(chuàng)作的一個重要成分是想象,經驗好比黑暗里點上的火,想象是這個火所發(fā)的光;沒有火就沒有光,但光照所及,遠遠超過火點兒的大小。
——楊絳《記錢鐘書與<圍城>》
在藝術創(chuàng)作里,往往“多磨”才能“好”。因為深刻而真摯的思想感情,原來不易表達。
——楊絳《藝術與克服困難》
一種思想,特別是經過親身體驗,有內心感受的思想,可以引起創(chuàng)作的沖動。
——孫犁《致閻綱信》
創(chuàng)作貴有襟懷,有之雖繩床瓦灶,也無妨文思泉涌;無之,雖金殿皇宮,也無濟于事的。
——孫犁《文林談屑》
藝術傳統(tǒng)的繼承不同于張小泉、王麻子剪刀需依靠老招牌;在藝術上,兒子不必像老子,一代應有一代的想法。
——吳冠中《油畫之美》
思想家或作家的參與意識以及對時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并不意味著喪失了獨立人格和獨立見解,更不等于放棄或沖淡藝術性。
——王元化《思辨短簡》
創(chuàng)作這個東西,你有多少文化修養(yǎng),都能在作品中看得出來,特別是長篇,簡直是無法掩飾的。
——陸文夫《人過中年話提高》
一個精神食糧的生產者,就像一個廚師,哪有廚師只管自己燒菜,不管食客的口胃? 否則,你燒得起勁, 他難以下咽, 新書都睡在書架上, 就等于飯菜都倒在泔腳桶里。
——陸文夫《為讀者想》
創(chuàng)作需要準備,生活、勞動、文學修養(yǎng),缺一不可。
——老舍《讀詩感言》
藝術到底不是現(xiàn)實的直接反映,青山綠水,是美好的自然物,但除非我以心智和想象加諸其形狀之上,移諸筆墨之下,有效地熔裁剪接,便算不上是什么藝術品,只是美好的自然物而已。
——楊牧《昨夜以前的星光·自序》
真正的藝術創(chuàng)造,本來應該出自藝術家內心不可抑制的動力的內驅,是一種生命力躍動的自然表現(xiàn)。
——周介人《文學:觀念的變革》
任何創(chuàng)作,反映的只是這一個作家的心神所見的生活。寫進作品里的生活,都是經過作者的心靈溶化、提煉、發(fā)酵、升華過的。
——周介人《文學:觀念的變革》
故事可以虛構,細節(jié)不能捏造。
——唐弢《談情節(jié)安排》
分寸可以說是藝術的懸崖,在分寸上玩耍一如走鋼絲、登崖頂,“玄” 得很;而藝術的趣味也正在這分寸的懸崖上。
——黃柯《分寸的懸崖》
艱苦的創(chuàng)作能帶來樂趣,漸漸而成的作品會閃爍出作家心靈的光輝。
——[古羅馬]奧維德《黑海書簡》
敏銳的鑒賞力是搞好文學創(chuàng)作的前提;當哲理指引你選擇了一個你所熟諳的合適題材,你自然就會詞如泉涌,落筆成章。
——[古羅馬]賀拉斯《詩藝》
對有些人來說,創(chuàng)作出佳品就是有功勞。而對有些人來說,不涉足文壇就是有益于大眾。
——[法國]拉布呂耶爾《品格論》
在我看來,為沽名釣譽而搞創(chuàng)作是不可取的。一心想博取名聲的人,到頭來反而兩手空空。
——[英國]愛·揚格《夜思》
欣喜愛戴的心情沉浸到這種滿布于萬事萬物中的精髓里去,他就能領悟這實體而且把它表現(xiàn)出來。
——[德國]黑格爾《美學》
創(chuàng)作的習慣,可以叫做不知厭倦的母愛,也可以叫做腦力方面的母性,是極難養(yǎng)成而極易喪失的。
——[法國]巴爾扎克《貝姨》
文學創(chuàng)作的任務永遠是用凝練的形式表現(xiàn)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整體生活。
——[丹麥]喬治·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在某些狀態(tài)中,我們置光彩和逢盈于事物,賦予詩意,直到它們反映出我們自身的豐富和生命歡樂;這些狀態(tài)是: 性沖動,醉,宴飲,春天,克敵制勝,嘲弄,絕技,殘酷,宗教感的狂喜。
——[德國]尼采《作為藝術強力的意志》
請讓藝術家去生活吧,讓他著魔沮喪,快樂;讓他受苦,戀愛,讓他經歷人類情緒的全部范疇,但同時也請讓他學習將他的生活和情緒再造為藝術。
——[蘇聯(lián)]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我的藝術生活》
一件杰作的原型并非一個真的、活的形象,雖然在這個形象可能是創(chuàng)作的起因。
原型不是肉和血,而是精神。它是一個生活在藝術家心靈中的形象。
——[德國]赫爾曼·黑塞《納爾齊斯與歌德蒙》
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獻出自己,不是招搖過市,不是追求勝利。
——[蘇聯(lián)]帕斯捷爾納克《人有名氣并不見得美麗……》
創(chuàng)作的目的全在于向讀者傳達一切: 每一種感覺、視覺、感情、地點和情緒。
——[美國]海明威《海明威談創(chuàng)作》
真正的藝術家描繪他所看見的東西,表達他所感受的東西,完全吐露自己的感受,什么也不隱瞞,什么也不改動。
——[英國]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原理》
創(chuàng)作難就難在開頭, /草葉和橡樹的長成都需要時間, /一旦你找到了路,你就可以大步朝前走。
——[英國]詹·拉·洛威爾《評論家寓言一則》
創(chuàng)作一部好作品的秘訣是: 知道該何時擱筆。
——[英國]羅賽爾·蒙哥馬利《安妮夢中的房舍》
上一篇:關于文化藝術·寫作的名人名言大全
下一篇:關于人才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名人名言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