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軍事的名言名句,軍事的名人名言,軍事名言警句大全
在瞬息萬變的情況下,低級指揮官的主動性、創造性和大膽獨立思考是很關緊要的。
〔英〕哈克特《第三次世界大戰》
作為軍人,有家室則是好事,家庭的榮譽可以激發他們的責任感和勇氣。
〔英〕弗·培根《人生論·論婚姻》
最容易通向慘敗之路的莫過于模仿以往英雄們的計劃,把它用于新的情況中。
〔英〕丘吉爾《論馬爾博羅》
猶豫不決,對于任何軍官來說,都是致命傷,對于司令官來說,不啻是犯罪。
〔英〕蒙哥馬利《蒙哥馬利元帥回憶錄》
為了奪取勝利,你有必要給敵人準備一架梯子,使他能夠自動地走下去。
〔英〕利德爾·哈特《戰略論》
每一種情況都有適合于它的一個特殊的戰略。
〔美〕安德烈·博弗爾 《戰略學概論》
總的數量上的優勢,或者甚至質量上的優勢,并非先決條件。正確的集中可以使劣勢一方獲勝。
〔美〕約翰·柯林斯《大戰略》
根本沒有任何名將對人類思想毫無興趣,在亞歷山大的勝利根源里,我們可以經常發現亞里士多德。
〔法〕戴高樂《將來的陸軍》
同時不得求二戰,必須努力集中。
〔法〕福煦 《論戰爭原理》
在敵人陣地前作側翼行軍,是最輕率而違反兵法原則的事情。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從守勢戰轉入攻勢戰,是一種精妙的作戰動作。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要塞的效用,在進攻戰中和防御戰中是一樣的。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好的主將,好的中下級軍官,好的組織,好的教育及嚴格的紀律,這一切即能構成好的軍隊,不管作戰的動機如何。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一個將軍不應該對情況畫圖畫; 他的情報要像望遠鏡的鏡頭那樣清晰。
〔法〕拿破侖《拿破侖書信集》
一個軍隊每天每夜每小時都應當準備作一切他能作的抵抗。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一支軍隊若能巧妙的改變戰線,他便能迷惑敵人,使之不復知其對手的后方何在,或其可施以威脅之點何在。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部署兵力的藝術也就是進行戰爭的藝術,應該用這樣的方法部署你的兵力: 即不管敵人采取什么行動,你都應能在幾天之內把你的兵力集合到一起。
〔法〕拿破侖《拿破侖書信集》
政府應該信任自己的將軍:允許他有行動的自由,只須告訴他所應達到的目標。
〔法〕拿破侖《拿破侖書信集》
就主將而言,真正的智慧乃在于堅毅的決心。
〔法〕拿破侖《拿破侖兵法語錄》
任何兵種都不會是“萬能”的。
〔德〕古德里安《閃擊英雄》
軍隊是國家為了進攻或防御而維持的有組織的武裝集團。
〔德〕恩格斯《軍隊》
消極的防御,即使有良好的武器,也必敗無疑。
〔德〕恩格斯《步槍史》
軍官是不能以訓練兵士的同樣期限和同樣方式來造就的。
〔德〕恩格斯《英國志愿兵獵兵的檢閱》
只有運動才能獲得勝利。
〔德〕古德里安《閃擊英雄》
具有積極目的的企圖引起殲滅性行動,具有消極目的的企圖則等待殲滅性行動。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假使要我考選將才的話,對于能夠把敵人行動判斷得清清楚楚的人,我要會把他列入第一名,而對于深通戰略理論的人,卻還要擺在次一等——因為這種理論講起來固然頭頭是道,而實際應用起來卻是非常困難。
〔瑞士〕約米尼《戰爭藝術》
將帥的堅強意志,就像城市主要街道匯集點上的方尖碑一樣,在軍事藝術中占有十分突出的地位。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沒有膽量就談不上杰出的統帥,也就是說,生來不具備這種感情力量的人是決不能成為杰出的統帥的。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戰爭中所產生的一切都是通過軍隊體現出來的。軍隊的建立和維持只是手段,軍隊的使用才是目的。
〔德〕克勞塞維茨《戰爭論》
將領是軍中主要的崗哨,他應經常注意保護他的軍隊,使之不陷入危境。
〔德〕腓特烈 《回憶錄》
暴力不是拳頭,不是木棍,而是軍隊。
〔俄〕列寧《論“廢除武裝” 的口號》
炮兵是戰爭之神。
〔俄〕斯大林 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軍事文摘》
突破是一門藝術,而不是簡單的算術推演結果。
〔俄〕科涅夫《方面軍司令員筆記》
一支缺乏戰術訓練的部隊就不得不在作戰過程中付出巨大的代價來補課。
〔俄〕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軍隊是戰爭的工具。
〔俄〕朱可夫《回憶與思考》
掌握主動的一方,擁有突然性因素的一方,常常能打破敵人的企圖,從而給自己創造比較有利的條件。
〔俄〕伏龍芝《伏龍芝選集》
退卻是一種最復雜的機動。
〔俄〕巴格拉米揚《戰爭是這樣開始的》
如果不以最大的頑強精神貫徹決心,就不是一個好統帥。
〔俄〕什捷緬科《戰爭年代的總參謀部》
一場使用最新式武器和技術的現代戰斗,已不太像是一位良師,倒很像是一個嚴格地最終評定以往訓練成績的主考官。誰平時沒有學會殲敵,戰時必定迅速被殲。
〔俄〕格魯季寧《蘇聯對軍事哲學的研究》
訓練的基本原則是: 戰爭需要什么就訓練什么。
〔俄〕洛西克《蘇軍坦克兵作戰經驗》
一個政府,無論用什么借口,而不重視國家軍事的發展,則從后世的眼光中看來,他們絕對要算是民族的罪人。
〔瑞士〕約米尼《戰爭藝術》
不備不虞,不可以師。
(春秋)左丘明《左傳·隱公五年》
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弗與。
(春秋)老聃《老子》六十八章
國雖大,好戰必亡;天下雖安,忘戰必危。
(春秋)司馬穰苴《司馬法·仁本》
故知兵者,動而不迷,舉而不窮。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地形篇》
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虛實篇》
兵者,詭道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計篇》
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計篇》
水之行,避高而趨下;兵之形,避實而擊虛。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虛實篇》
知彼知己,百戰不殆; 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 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
(春秋) 孫武《孫子兵法·謀攻篇》
我專為一,敵分為十,是以十共其一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虛實篇》
用兵之法,無恃其不來,恃吾有以待之; 無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九變篇》
善戰者,立于不敗之地,而不失敵之敗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形篇》
出其所必趨,趨其所不意。
(春秋) 孫武《孫子兵法·虛實篇》
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軍爭篇》
令素行者,與眾相得也。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行軍篇》
不知三軍之事而同三軍之政者,則軍士惑矣; 不知三軍之權而同三軍之伍,則軍士疑矣。
(春秋) 孫武 《孫子兵法·謀攻篇》
事貴制人而不貴見制于人。制人者,握權也; 見制于人者,制命也。
(戰國) 鬼谷子 《鬼谷子·謀篇》
無地固,城郭惡,無富積,財物寡,無守戰之備而輕攻伐者,可亡也。
(戰國)韓非《韓非子·亡征》
兵者百歲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
(戰國·楚)鹖冠子《鹖冠子·近迭》
善者之為兵也,使敵若據虛,若搏景。
(戰國)管仲《管子·兵法》
夫人常死其所不能,敗其所不便。故用兵之法,教戒為先。
(戰國)吳起《吳子·治兵》
內修文德,外治武備。
(戰國)吳起《吳子·圖國》
凡兵戰之場,立尸之地。必死則生,幸生則死。
(戰國)吳起《吳子·治兵》
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生于狐疑。
(戰國)吳起《吳子·治兵》
力分者弱,心疑者背。
(戰國)尉繚《尉繚子·攻權》
將之所以戰者民也,民之所以戰者氣也。氣實則斗,氣奪則走。
(戰國)尉繚《尉繚子·戰威》
戰不必勝,不可以言戰。攻不必拔,不可以言攻。
(戰國)尉繚《尉繚子·攻權》
勤勞之師,將必先己。
(戰國)尉繚《尉繚子·戰威》
卒畏將甚于敵者勝,卒畏敵甚于將者敗。
(戰國)尉繚《尉繚子·兵令上》
合軍聚眾,務在激氣。
(戰國) 孫臏 《孫臏兵法·延氣》
兵不可玩,玩則無威; 兵不可廢,廢則召寇。
(漢) 劉向 《說苑·指武》
善用兵者,不以短擊長,而以長擊短。
(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
兵無常形,以詭詐為道。
(漢)曹操《孫子注·計篇》
謀見則窮,形見則制。
(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
善戰者不在少,善守者不在小,勝在得威,敗在失氣。
(漢)劉安《淮南子·兵略訓》
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 心戰為上,兵戰為下。
(三國·蜀)諸葛亮《南征教》
軍無習練,百不當一; 習而用之,一可當百。
(三國·蜀)諸葛亮《將苑·習練》
以計代戰,一當萬。
(晉)杜預 轉引自《晉書·杜預傳》
激人之心,勵人之氣。發號施令,使人樂聞; 興師動眾,使人樂戰; 交兵接刃,使人樂死。
(唐)李筌《太白陰經·勵士》
為將,坐見成敗者上也,被堅執銳者次之。
(唐) 李延壽《北史》
攻是守之機,守是攻之策,同歸乎勝而已矣。
(唐) 李靖《唐李問對》
將不知古今,匹夫勇耳。
(宋) 范仲淹 轉引自 《宋史·狄青傳》
兵者以詐行,以奇勝,以謀先,以勇固,此四者,不敗之道也。
(宋)柳開《河東集·上王太保書》
三軍思奮,斗必十倍。
(宋)辛棄疾《九議》之八
用兵之要,先謀為本。
(宋)許洞《虎鈐經·先謀》
凡主將之道,知理而后可以舉兵,知勢而后可以加兵,知節而后可以用兵。知理則不屈,知勢則不沮,知節則不窮。
(宋) 蘇洵 《心術》
勇不足恃,用兵在先定謀。
(宋) 岳飛 轉引自 《宋史·岳飛傳》
善用兵者,以少為多; 不善用者,雖多愈少。
(宋)歐陽修《準詔言事上書》
怒敵者危,輕敵者敗。
(宋) 陳亮《先主》
必死不如樂死,樂死不如甘死,甘死不如義死。
(明)何良臣《陣紀·摧陷》
攻人之法,先絕其援,使無外救。
(明) 唐順之 《武編》
兵以正出,而譎用之求勝。
(明)尹賓商《白豪子兵罶·譎》
夫必勝之術,合變之形,妙在于乘。乘者乘人之不及,攻其所不戒焉耳。
(明)尹賓商《白豪子兵罶·乘》
兵無謀不戰,謀當底于善。
(明)揭暄《兵經百篇·謀字》
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明) 《三十六計·假癡不顛》
教兵之法,練膽為先; 練膽之法,習藝為先。藝精則膽壯,膽壯則兵強。
(明)俞大猷《正氣堂文集·兵略對》
聲東而擊西,聲彼而擊此,使敵不知其所備。
(明)劉基《百戰奇略·聲戰》
以眾擊寡,無有不勝。
(明)劉基《百戰奇略·形成》
凡與敵戰,若地利已得,士卒已陣,法令已行,奇兵已設,要當割舍性命而戰則勝。
(明)劉基《百戰奇略·生戰》
兵貴拙速,不尚巧遲。速則乘機,遲則生變。
(明) 王鳴鶴 《登壇必究·經武》
難得者時,易失者機,迅而行之,速哉!
(明)揭暄《兵經百篇·速字》
良將用兵,若良醫療病。病萬變,藥亦萬變。
(明)尹賓商《白豪子兵罶·變》
時不再來,機不可失,則速攻之,速圍之,速逐之,速搗之,靡有不勝。
(明)尹賓商《白豪子兵罶·迅》
兵不厭詐。
(清) 陸以《冷廬雜識》
選將之道,貴新不貴陳,用賤不用貴。
(清) 康有為 《公車上書》
善守者守郊原,不善守者守城垣。
(清)魏源《城守篇·制勝上》
擇將為上,練兵次之。
(清) 魏源《圣武記》
指揮員的正確的部署來源于正確的決心,正確的決心來源于正確的判斷,正確的判斷來源于周到的必要的偵察,和對于各種偵察材料的聯貫起來的思索。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方法,不但必須應用于戰役的部署方面,而且必須應用于戰術的部署方面。
毛澤東《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
自覺的能動性是人類的特點。人類在戰爭中強烈地表現出這樣的特點。
毛澤東《論持久戰》
消極防御實際上是假防御,只有積極防御才是真防御,才是為了反攻和進攻的防御。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不但使用戰術,還須變換戰術。
毛澤東 《論持久戰》
我們的戰略是“以一當十”,我們的戰術是“以十當一”,這是我們制勝敵人的根本法則之一。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優勢而無準備,不是真正的優勢,也沒有主動。
毛澤東《論持久戰》
襲擊是游擊戰爭的基本作戰形式。
毛澤東《論抗日游擊戰爭的基本戰術——襲擊》
對于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 對于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先打分散和孤立之敵,后打集中和強大之敵。
毛澤東《目前形勢和我們的任務》
必須打勝; 必須照顧全戰役計劃; 必須照顧下一戰略階段: 這是反攻開始,即打第一仗時,不可忘記的三個原則。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我們可以在次等方向用一個人去扭打三個敵人,這樣就能在主要方向抽得三個人來痛打一個敵人,求得總體上的勝利。
劉伯承《從實戰中聯想到我軍教育要注意的事項》
走路也是戰術,你如果不會行軍,不會宿營,還有什么戰術。
劉伯承《劉伯承軍事文選·關于大別山斗爭與全局問題》
我們打仗是一件膽大心細的工作,對于敵情要不斷地偵察、研究和判斷,才能適時定下正確的決心。
劉伯承 《劉伯承軍事文選·太行軍區夏季反“掃蕩”軍事總結》
指揮員的剛膽精明,機斷專行,就是奇襲勝利的保證。
劉伯承《太行軍區夏季反“掃蕩”軍事總結》
牛牴角的戰術是非常糟糕的,馬的戰術比牛的戰術高明,狼的戰術又比馬的戰術高明。
劉伯承《劉伯承軍事文選·戰術問題》
離開了士兵,什么事也干不成,而且軍隊本身也就不能存在了。
徐向前《紅四方面軍的戰斗作風》
只有不能打仗的官,沒有不能打仗的兵。
徐向前《紅四方面軍的戰斗作風》
兵力之大小,不在其數量,而在其品質。
蔡鍔《軍事計劃》
軍人以軍營為第二家庭,此言殊親切有味。
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序及其按語》
帶兵如父兄帶子弟。
蔡鍔《〈曾胡治兵語錄〉序及其按語》
司令官以閑靜為治事要則。閑靜者,不親小節之謂。
蔡鍔《軍事計劃》
司令官之于軍隊也,猶舟行之有羅針,夜行之有明燈也。
蔡鍔《軍事計劃》
上一篇:關于寫作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
下一篇:關于創造的名人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