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經濟之士一居言官①,便一建白②,此是上等人,去緘默保位者遠。只是治不古若,非前人議論不精,乃今人推行不力。試稽舊牘③,今日我所言,昔人曾道否?若只一篇文章了事,雖奏牘如山,只為紙筆作孽障④,架閣上添鼠食耳。夫士君子建白豈欲文章奕世哉⑤?冀諫行而民受其福也⑥。今詔令刊布遍中外,而民間疾苦自若⑦,當求其故。故在實政不行而虛文搪塞耳。綜核不力,罪將誰歸?
【譯文】經世濟民的人一當上言官,便向皇帝進言,這是上等的人,同那些緘口不言只想保住官位的人大不相同。這時天下治理得仍不理想,那么,不是前人的見解不正確,就是現在人推行得不力。應該查查過去的文書檔案,看我今天所說的,從前的人講過沒有。如果只做一篇文章便算了事,雖然上的奏章堆積如山,只不過是糟蹋紙筆,給架槅上的老鼠多放一些食物罷了。士君子向皇帝建言,難道只是想使文章代代相傳嗎?是希望進諫的事能夠推行,使老百姓得到好處啊!現在皇帝的詔書到處頒布,而民間的疾苦仍和原來一樣,我們應當找一下原因。我看原因就在于做官的不努力推行那實用的措施,只是用一紙虛文來搪塞罷了。對這種狀況綜合考察很不得力,這些罪責應歸于誰呢?
注釋
【注釋】①經濟之士:經世濟民之士。言官:諫官。 ②建白:建,建議;白,說明。指陳述意見。 ③試稽舊牘:稽,考查。牘,原指木簡、書版,這里指文書。 ④孽障:罪惡。 ⑤奕世:累世,指文章一代一代相傳。 ⑥冀:希望。 ⑦自若:依舊,保持原樣。
上一篇:矯激之人加卑庸一等,其害道均也。吳季札、陳仲子、時苗、郭巨之類是已。君子矯世俗只到恰好處便止,矯枉只是求直,若過直則彼左枉而我右枉也。故圣賢之心如衡,處事與事低昂,分毫不得高下,使天下曉然知大中至正之所在,然后為不詭于道。
下一篇:人情之所易忽,莫如漸;天下之大可畏,莫如漸。漸之始也,雖君子不以為意。有謂其當防者,雖君子亦以為迂。不知其極重不反之勢,天地圣人亦無如之奈何,其所由來者漸也。周鄭交質,若出于驟然,天子雖孱懦甚,亦必有恚心。諸侯雖豪橫極,豈敢生此念?迨積漸所成,其流不覺至是。故步視千里為遠,前步視后步為近。千里者,步步之積也。是以驟者,舉世所驚;漸者,圣人獨懼。明以燭之,堅以守之,毫發不以假借,此慎漸之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