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知之為知①之,不知為不知,是知②也。
【出處】
《論語·為政》。
【注釋】
①知:知道。②知:智慧。
【譯文】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智慧。
【賞析與啟迪】
一個人的能力再大,也有力不能及的地方;一個人的知識再豐富,也總有不懂的問題。所以,無論是做人還是求知,都應該具有謙虛、誠實的態度,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學到更多的知識。
虛榮心是求知路上的攔路虎。生活中往往有這類人,總想在別人面前炫耀自己的能力或學問,卻又不愿勤奮學習,反而不懂裝懂、自欺欺人。實事求是,是打開知識寶庫的鑰匙。一個人只有勇于承認不足,才能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進而勤勉好學,努力去彌補自己知識上的貧乏。知識面前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做作,過分的謙虛和過分的驕傲都是不足取的。
與此同時,要努力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敢于把自己的觀點和見解亮出來與別人共同探討。對的就要堅持,錯的就要馬上改正。這既是老老實實做學問的態度,也是對一個人道德品質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用心計較般般錯,退步思量事事寬。》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