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出處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春秋·老子《道德經》
譯文
了解他人的人,只能算是聰明。能夠了解自己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有智慧。能夠戰(zhàn)勝別人只能算是有力,能夠戰(zhàn)勝自己的弱點才能算是真正的強者。能夠知足而淡泊財物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富有,能夠自強不息的人才能算是有志氣。不失“道”而順其自然的人才能夠長久,肉體死亡但精神仍在者才是真正的長壽。
名句解讀
中國有一句話,叫“人貴有自知之明”。這句話的最早表述者,就是老子。“自知者明”,就是說能清醒地認識自己、對待自己,這才是最聰明的,最難能可貴的。在生活中,知人不易,自知更難。認識到自己適合做什么,能夠做什么,對于大多數(shù)人來說甚至比認識別人還要困難。某種程度上,我們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但也是最不了解自己的人,人生最大的敵人正是我們自己。
經典故事
人才其實有兩種,一種叫自用之才,有的人這輩子能夠自用其才,周邊對他的生涯發(fā)展影響不大。在今天的中國,大凡成功人士都是自用之才,他們具有自知之明并且知人善任。大凡自用之才都能夠為別人搭建平臺。另一種人是被用之才,他本身可能很聰明,但他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么。本來是斧頭,卻要去當鋸子;本來是鋸子,卻給人當推刨。最后的結果搞得自己一頭霧水,非常痛苦。
漢高祖劉邦奪得天下以后,曾經有一次和他手下的那些功臣、將相討論問題,劉邦問:“我和項羽爭奪天下,為什么最后天下是我的而不是項羽的呢?你們大家都說真話,不要隱瞞。”這時候就有大臣說,陛下每打下一個地方,就把這個地方分給那些功臣,得到了什么好處也分給我們大家,所以我們樂意擁護您,您就得了天下。劉邦說:“公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治理一個國家,保證后勤的供應,這個我不如蕭何;帶領軍隊去作戰(zhàn),每戰(zhàn)必勝,這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是當今天下的人杰,可是這三個人都能為我所用,所以我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呢?身邊只有一個范增,他還不能用,所以他丟掉了天下。”
上一篇:《知人無務,不若愚而好學》賞析|譯文|出處|解讀|
下一篇:《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榮,守其辱》賞析|譯文|出處|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