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信人者,人未必盡誠,己則獨誠矣;疑人者,人未必皆詐,己則先詐矣。
【出處】
《菜根譚》。
【譯文】
一個肯信任別人的人,雖然別人未必全是誠實的,但是自己先做到了誠實;一個常懷疑別人的人,別人雖然未必都虛偽,但是自己卻先虛偽了。
【賞析與啟迪】
明代隱士洪應(yīng)明在《菜根譚》中,對普通人該如何獲得成功,有著非常睿智、精辟的見解,幾百年來,被許多人奉為為人處世的標(biāo)準(zhǔn)。
這句話中,著重強調(diào)了誠信中不欺人、相信人的含義。人與人相處,如果沒有誠信作基礎(chǔ),便會失去誠懇的態(tài)度。疑神疑鬼、不信任別人的人,是得不到別人信任的。
要想得到別人的信任,獲得別人的理解、關(guān)心和幫助,首先自己要信任別人,這樣在人際關(guān)系上才能良性互動,正如俗話說的“將心換心”。如果一個人疑心太重,先在內(nèi)心筑起了一道“墻”,這樣就不利于人與人之間的正常溝通。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常常告誡他們要有防人之心,這當(dāng)然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因此而持有一種灰色的心態(tài),隔閡、防范之心太強,就會漠視人際關(guān)系,反而帶來極大的負(fù)面影響。
上一篇:《以誠感人者,人亦以誠應(yīng);以詐御人者,人亦以詐應(yīng)。》譯文與賞析
下一篇:《信者,無偽而已。》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