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替:衰。以銅鏡作為借鑒,可以端正自己的衣服和帽子;以歷史作為借鑒,可以知道國家的興衰;以他人作為借鑒,可以汲取事業成敗的經驗和教訓。唐·吳兢《貞觀政要·任賢》:“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常寶此三鏡,以防己過。”
【例】古人把“借鑒”比神龍,可大可小,深奧無窮。大可以用之于治國興邦,小可以用之于修身齊家。唐太宗“三鏡”:“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實在是警示百世的至理名言。(史衛道《“借鑒”小議》)
上一篇:《以身教者從,以言教者訟》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
下一篇:《眾之所助,雖弱必強;眾之所去,雖大必亡》什么意思,出自哪里,注釋,句意,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