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原文與賞析
明君之道,使智者盡其慮,而君因以斷事,故君不窮于智;賢者敕其材,君因而任之,故君不窮于能;有功則君有其賢,有過則臣任其罪,故君不窮于名。是故不賢而為賢者師,不智而為智者正。臣有其勞,君有其成功,此之謂賢主之經(jīng)也。(《韓非子·主道》)
【注釋】敕(chì):通“飭(chì)”,整頓,整治。材:通“才”,才干。正:長官,君長。經(jīng):常法。
【譯文】明智的君主的統(tǒng)治方法是,讓有智慧的人盡量提供他們的謀略,君主根據(jù)這些謀慮決斷政事,這樣君主的智慧就不會窮盡;讓有才能的人提高他們的才能,君主根據(jù)他們的才能任用他們,這樣君主的才能不會枯竭。有了成就君主就把好的名聲據(jù)為己有,有了過錯就讓臣下來承擔罪責,所以君主的名望是無窮的。因此君主即使不賢能,也可以做賢能人的老師;即使不聰明,也可以做有智慧的人的長官。臣下付出勞動,君主享受成就,這就是賢明君主治國的方法。
【評說】一個平庸的君主可以通過速成而變?yōu)槊骶t主。按照這種策略,整個社會的物質(zhì)資源、人力資源將首先用于供養(yǎng)作為社會寄生蟲的君主。法家嘲諷說儒家對古代帝王的崇尚不是愚蠢就是欺騙,然而法家無緣無故地對君主投以巨大忠誠,賦予君主莫大權力,不惜把天下作為私有財產(chǎn)悉數(shù)歸于君主一人,也有點匪夷所思。
上一篇:《不說過頭話》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躓于山,而躓于垤》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