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原文與賞析
是故不知諸侯之謀者,不能預交①;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②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不知一,非霸王之兵也。夫霸王之兵,伐大國,則其眾不得聚;威加于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己之私,威加于敵,則其城可拔,其國可隳③。(《九地篇第十一》)
【注釋】①預交:與諸侯結交;預,通“與”。②鄉導:即“向導”。③隳(huī):通“毀”。
【譯文】因此,不了解諸侯國的計謀,就不要與他們結交;不熟悉山林、險阻、沮澤等地形,就不能行軍;不使用向導,就不能熟知有利地形。如果“九地”的利害有一不知,都不能算是“霸王”的軍隊。“霸王之軍”攻伐大國,能使他們的軍民來不及聚集;給敵國施加壓力,可以使他無法與別國結交。因此,不必爭著同別的諸侯國建交,也不必在別國培植自己的勢力,只要依靠自己的力量,施威于別國,那么敵國城池可破,國家可亡。
【評說】“霸兵”人人渴求,稱霸之路各不相同。是否“爭交”與“養權”,孫子的否定和縱橫家的肯定可謂涇渭分明。哪一個更具有合理性?比較而言,后者應該更符合實際,因為任何一個霸權國家也不可能真正完全孤立自己。
上一篇:《不亂用他人之物》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