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丘逢甲·春愁》原文、賞析、鑒賞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2〕。 四百萬人同一哭〔3〕,去年今日割臺灣。
〔1〕此詩作于光緒二十二年三月二十三日,時值臺灣割讓日本周年之際,正是夏歷三月,所以題為《春愁》。 丘逢甲(公元1864~1912),字仙根,號倉海,臺灣省苗栗縣人。光緒進士,官至兵部主事。中日海戰后,清政府將臺灣割讓給日本,他曾組織義軍抵抗日本占領軍,失敗后到廣東從事教育工作。詩風沉郁悲壯,蒼涼雄健,有《嶺云海日樓詩抄》、《倉海先生丘公逢甲詩選》。
〔2〕潸(shan),流淚的樣子。
〔3〕四百萬人:臺灣當時人口約四百萬。
起句似突兀而來,寫作者愁情難遣,繼而第二句“往事”初示愁情原由,而第三句“四百萬人同一哭”表明作者的愁怨是公憤而非私情,末句順勢揭出愁怨之情的根源,闡明題旨。
上一篇:《漢代文學·《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冰心·春水》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