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文學·顧炎武·精衛》原文、賞析、鑒賞
萬事有不平,爾何空自苦,長將一寸身〔2〕,銜木到終古〔3〕。我愿平東海,身沉心不改。大海無平期,我心無絕時。嗚呼!君不見西山銜木眾鳥多,鵲來燕去自成窠。
〔1〕這首詩寫于順治四年(1647),清兵已經入關,各地抗清武裝斗爭相繼失敗,作者寫這首詩,借精衛填海的神話,表達自己堅定不移、力圖復明的決心。精衛,我國神話傳說:炎帝的女兒溺死于東海,化為鳥,名精衛,常銜西山木石以填東海。顧炎武(公元1613~1682),初名絳,明亡后改為炎武,字寧人,號亭林,江蘇昆山人。明清之際的思想家和學者。清兵入關后,參加昆山、嘉定一帶人民的抗清起義,失敗后奔走南北,繼續進行反清斗爭,晚年卜居華陽,卒于曲沃。顧學識淵博,于國家典制、郡邑掌故、山川地理以及經史百家之學,無不探究源委。主要著作有《日知錄》、《天下郡國利病書》和《亭林詩文集》。選文據中華書局校補《四部叢刊》影印潘刻本。
〔2〕將:以用。
〔3〕終古:久遠。
這首詩寫于清順治四年。這一年顧炎武的許多好友抗清失敗,先后死難。詩人運用“精衛填?!边@個古代神話,采用寓言的手法,暗示了他堅持抗清的大志和舍身報國的決心。全詩有著深刻的寓意,作者用精衛自比,用燕鵲比那些茍安者,設想準確,達到了生動形象和發人深省的效果。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李白·秋浦歌(其十五)》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上古神話·精衛填海》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