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原文、賞析、鑒賞
方志敏(1900~1935),江西省弋陽縣人,出生于農民家庭。 在“五四”運動的風暴中,通過《新青年》等進步刊物接受新思想,從1922年起,在地方報刊上發表散文作品。192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江西從事農民運動。 1926年在家鄉領導農民繳獲警察所三條槍,其中一條只有半截,從此在群眾中廣泛流傳“方志敏兩條半槍鬧革命”的故事。 后被選為江西省農民協會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大革命失敗后,為響應秋收起義,方志敏在江西東北的弋陽、橫峰一帶領導農民武裝起義,創建了贛東北革命根據地和紅軍。1928年,在黨的“六大”上被選為中央委員。1930年8月又被選為贛東北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7月,黨派紅七軍組成抗日先遣隊,從江西出發北上抗日。先遣隊到達閩浙贛根據地與紅十軍合編為紅十軍團,由方志敏率領北上。在江西東北遭敵人包圍,由于叛徒告密,方志敏于1935年1月24日被捕。 同年7月在南昌被殺害,年僅三十五歲。
在獄中,方志敏在昏暗的牢房里寫成《可愛的中國》、《清貧》、《死》、《獄中紀實》、《記胡海、婁夢俠、謝名仁三同志的死》等文稿。他在獄中的手稿連同他寫給黨中央的信,于英勇就義前,托人輾轉帶給魯迅,然后由魯迅交給上海的地下黨組織。這份珍貴的文學遺產,因而得以保存下來,成為愛國主義和革命理想教育的優秀教材。
上一篇:《明代文學·唐寅·把酒對月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唐五代文學·駱賓王·易水送別》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