嘯的解釋|嘯的意思|“嘯”字的基本解釋
“嘯”是個形聲字。《說文解字》說:“嘯,吹聲也,從口肅聲。”所謂“吹聲”,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吹口哨。《詩經·召南·江有汜》中有“之子歸,不我過,其嘯也歌”的句子,漢代學者鄭玄解釋說,“嘯”是“蹙口而出聲”,即嘬起嘴唇,吹氣出聲。實際上,“嘯”的方法不止一種,有一種叫做“嘯指”,即將手指放在兩唇間吹氣出聲,俗稱“打唿哨”。至于“嘯葉”,指的是“銜葉而嘯”,即把葉片夾在雙唇之間吹氣出聲,其中又以橘柚樹葉及竹葉、蘆葉為最佳。在《詩經》中屢次提到“嘯”。值得注意的是,《詩經》里出現的吹嘯人多是女性。她們心懷憂怨,一邊長嘯一邊唱歌。如《詩經·小雅·白華》篇中就有“嘯歌傷懷,念彼碩人”的句子,其中的“碩人”,指高大英俊的男子,女主人因為懷念自己英俊的戀人,用“嘯歌”的方式來抒發幽怨的情懷。在其他的記載中也常提到婦女作嘯的現象。
“嘯”不但用來抒情,還用于某些施行巫術的場合。在《楚辭·招魂》一篇中有描寫巫師招魂的場面:“招具該備,永嘯呼些。”意思是說,招魂的工具都準備齊當,然后巫師發出尖長的嘯呼聲來招魂。漢代學者王逸為《楚辭》作注,他解釋說:嘯和呼兩種聲音,嘯屬陰聲,呼屬陽聲,陽聲招魂,陰聲招魄,因此要用嘯呼來感動亡者的魂魄。此外,嘯還用來求雨,也用來召鬼。如晉代葛洪的《神仙傳》記載,西漢人劉根學成道術,郡太守知道后,命劉根召鬼。說如果召不來,就是妖言惑眾,要對他加以刑戮。劉根于是“長嘯”,嘯聲非常嘹亮,使聽的人都感到震悚。嘯聲剛停,南面的墻壁忽然裂開數丈,有許多兵士護送一輛車出來,車上用大繩捆綁著郡守已亡故的父母。當然,這些都屬無稽的神話,但由此可知“嘯”也是巫師術士們的一宗混飯的本領。
到了東漢,“嘯”逐漸從婦女和巫師那里而傳入到文人士大夫的生活圈。如《后漢書·向栩傳》說,向栩這個人長年捧讀一本老子的《道德經》,就像在進行修煉一樣,他沉默寡言,不愛說話,卻喜歡長嘯。魏晉以后,文人吟嘯之風,日漸興盛。吟是吟詠,嘯是長嘯,所以它也可以稱為“諷嘯”或“嘯詠”。在《晉書》和《世說新語》等書中,這樣的記載俯拾皆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如“竹林七賢”中的嵇康、阮籍、呂安、向秀以及謝安、桓玄、王徽之、孫登、陶淵明等,都是喜愛吟嘯的代表人物。其中被稱為“仙君”的孫登,更是長嘯的高手。魏晉名士們就是用這種嘯聲來抒發自己的感情。這時的吟嘯、諷嘯或嘯詠不僅出現在情緒激動的場合,甚至在大庭廣眾之前也時不時地放聲長嘯。
“嘯”的聲音嘹亮悠長,故凡發聲嘹亮悠長者多稱為嘯。自然界發出的某種巨大而又悠長連續的聲音也叫做嘯,如風嘯、海嘯等;飛機、子彈等飛過的聲音也可以稱為嘯;野獸的嚎叫同樣稱為嘯,如虎嘯、猿嘯等。魯迅先生寫過一首《答客誚》詩,其中用到了嘯字:“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知否興風狂嘯者,回眸時看小于菟。”這里的“興風狂嘯者”,即指老虎,而“小于菟”是指幼虎。
上一篇:和的解釋|和的意思|“和”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善的解釋|善的意思|“善”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