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文學·《詩經》·何草不黃(小雅)》原文、賞析、鑒賞
何草不黃?何日不行〔2〕?何人不將〔3〕,經營四方〔4〕!
何草不玄〔5〕?何人不矜〔6〕?哀我征夫〔7〕,獨我匪民〔8〕!
匪兕匪虎〔9〕,率彼曠野〔10〕。哀我征夫,朝夕不暇!
有芃者狐〔11〕,率彼幽草〔12〕。有棧之車〔13〕,行彼周道〔14〕。
〔1〕這是征夫愁怨征役不息的詩,為《小雅》的最后一篇。
〔2〕不行:不奔走。
〔3〕將:行。朱《集傳》:“將,亦行也。”這句是說,什么人不去行役。這里有無人能免于行役的意思。
〔4〕經營四方:經營,規劃治理。這里指為王事而勞碌于四方。
〔5〕玄:赤黑色,這里形容草枯爛的顏色。
〔6〕矜:鰥古字通,鰥釋為無妻之人,此處,據王引之《經義述聞》,當訓為病。
〔7〕哀我征夫:可憐我這個征夫。
〔8〕獨:唯獨。匪民:非人,被不當人看。這句是反詰語,難道唯獨我們征夫不是人嗎?
〔9〕匪:非。兕(si):犀牛。
〔10〕率:行。曠野:空曠的原野
〔11〕有芃(peng):即芃芃,蓬松的樣子。這里形容狐貍的尾毛。
〔12〕幽草:深草,密草叢。
〔13〕有棧(zhan):即棧棧,高高的樣子。車:指役車。
〔14〕周道:大道。
這首詩以征夫的口吻敘說自己的不幸和內心的激憤。詩以野草的枯黃、枯爛,比喻征夫無盡無休的勞碌、憔悴;敘說征夫像野獸一樣被驅來趕去,終年日夜在野外奔走。詩人表露內心的怨忿:我們不是草,為什么讓我們這樣憔悴、死亡?我們不是野獸,為什么不把我們當人看?為什么任憑我們像草一樣枯萎,像野獸一樣日夜在外奔竄?揭露了統治者視民命如草芥,視人民如禽獸。全詩用賦體,情詞激憤。詩中以景寄情,其所寫景象,方玉潤《詩經原始》評曰:“蓋怨之至也!周衰至此,其亡豈能久待?編詩者以此奠《小雅》之終……”
上一篇:《先秦文學·《詩經》·伯兮(衛風)》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明代文學·楊慎·六月十四日病中感懷》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