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曹操·苦寒行》原文、賞析、鑒賞
北上太行山〔2〕,艱哉何巍巍〔3〕!羊腸阪詰屈〔4〕,車輪為之摧〔5〕。樹木何蕭瑟〔6〕,北風聲正悲。熊羆對我蹲〔7〕,虎豹夾路啼〔8〕。溪谷少人民〔9〕,雪落何霏霏〔10〕!延頸長嘆息〔11〕,遠行多所懷。我心何怫郁〔12〕,思欲一東歸〔13〕。水深橋梁絕,中路正徘徊(14)。迷惑失故路,薄暮無宿棲〔15〕。行行日已遠,人馬同時饑。擔囊行取薪〔16〕,斧冰持作糜〔17〕。悲彼《東山》詩〔18〕,悠悠使我哀。
〔1〕本詩屬樂府詩《相和歌·清調曲》,是曹操在征伐高干的途中寫的。高干是袁紹的外甥,建安九年(公元204)投降曹操,次年又宣告反叛,屯兵壺關口。建安十一年正月,曹操率軍征伐他。曹操從鄴城(今河北臨漳縣西南)出發,必經太行山。
〔2〕太行山:太行山脈在山西高原和河北平原之間。北起拒馬河谷,南到山西、河南邊境黃河沿岸。此處指位于河南沁陽縣北、山西晉城縣南的太行山支脈。
〔3〕巍巍:高峻的樣子。
〔4〕羊腸阪(ban):太行山上的阪道,此處指從沁陽到晉城的道路。阪:斜坡。詰(ji)屈:盤旋曲折。
〔5〕摧:折毀。
〔6〕蕭瑟:風吹樹木的聲音。
〔7〕羆(pi):一種大熊。
〔8〕啼:號叫。
〔9〕溪谷:山中低而有水的地方,山里人多住在這里。
〔10〕霏(fei)霏:雪下得很大的樣子。
〔11〕延頸:伸長脖子,表示眺望。
〔12〕怫(fu)郁:憂慮不安。
〔13〕東歸:意思是停止遠征,回到故鄉譙(今安徽亳州市)。譙在沁陽東,所以說“東歸”。
〔14〕中路:中途。
〔15〕薄暮:傍晚。薄:迫近。
〔16〕擔囊:挑著行囊。薪:柴。
〔17〕斧冰:鑿冰。糜(mi):粥。
〔18〕《東山》:《詩經·豳風》中的一篇,寫遠征士卒對故鄉的思念。
這首詩基調蒼涼,寫出了行軍的艱難,也表現了戰亂對社會的破壞。方東樹《昭昧詹言》卷二說此詩“取境闊遠,寫景敘情,蒼涼悲壯,用筆沉郁頓挫”。
上一篇:《艾青》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康白情·草兒》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