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曹操·步出夏門行》原文、賞析、鑒賞
〔2〕
東臨碣石〔3〕,以觀滄海。水何澹澹〔4〕,山島竦峙〔5〕。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6〕,洪波涌起〔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8〕。幸甚至哉,歌以詠志〔9〕。
〔1〕《步出夏門行》(一名《隴西行》)是樂府舊題。曹操是借用舊題敘寫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感受。本篇共分五部分,開頭是“艷”辭(即序曲),下分四解,每解都能獨立成篇。這里選的是第一解和第四解。兩解的題目都是后人加的。
〔2〕本詩是曹操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北征烏桓(遼東半島的少數民族),途經碣石山時作的。滄海:大海,這里指渤海。滄,形容水深綠色。
〔3〕碣(jie)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4〕澹(dan)澹:水波動蕩的樣子。
〔5〕竦峙(song zhi):高高直立。竦,同“聳”。
〔6〕蕭瑟(se):風聲。
〔7〕洪波:大的波濤。
〔8〕“日月”四句:意思是日月星辰光輝燦爛,都像是從大海里出來一樣。行:運行。其:代指大海。星漢:銀河,常用作星辰的總稱。
〔9〕“幸甚”二句:樂府本是用來配樂歌唱的,這兩句是配樂時所加的,不屬正文。意思是好極了,讓我用詩歌來詠唱自己的志趣。幸:吉慶的意思。
這是一首山水詩。全詩寫景和想象自然融合,境界壯觀,氣吞宇宙。清人張玉谷《古詩賞析》卷八評此詩說:“寫滄海,正自寫也。”
〔1〕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2〕。騰蛇乘霧,終為土灰〔3〕。老驥伏櫪〔4〕,志在千里。烈士暮年〔5〕,壯心不已。盈縮之期〔6〕,不但在天〔7〕;養怡之福〔8〕,可得永年〔9〕。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這首詩也是建安十二年寫的。當時曹操五十三歲。
〔2〕“神龜”二句:神龜雖能長壽,但還有死亡的時候。神龜,傳說中有神靈的龜,據說能活幾千歲。壽,長壽。竟,盡,完。
〔3〕“騰蛇”二句:意思是騰蛇即使能乘霧升天,最終也得死亡。騰蛇,傳說中和龍一類的神物,能興云駕霧。
〔4〕驥(ji):千里馬。櫪(li):馬槽。
〔5〕烈士:指有雄心壯志的人。暮年:晚年。
〔6〕盈縮:指人的壽命長短。盈,滿。縮,虧損。
〔7〕但:只,僅。
〔8〕養怡:指保養身心安適愉快。
〔9〕永:長久。
這首詩把有關生命的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融合在一起,表現了一種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上一篇:《唐五代文學·張九齡·望月懷遠》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聞一多·死水》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