籠
“籠”是形聲字。小篆從竹,龍聲。隸變后楷書寫作“籠”。漢字簡化后寫作“籠”。
《說文·竹部》:“籠,舉土器也。一曰:笭也。從竹,龍聲。”(籠,運(yùn)土的竹器。又叫笭。從竹,龍聲。)
“籠”的本義為用竹篾、木條、枝條或金屬絲等做成的器具,讀作lónɡ。又指關(guān)養(yǎng)動(dòng)物、昆蟲的籠子。
引申指古代囚禁犯人的刑具、關(guān)人的籠子。如“牢籠”。又引申泛指盛物的竹器。引申特指用竹木制成的蒸食物的器具。如“籠屜”。
又讀作lǒnɡ,用作動(dòng)詞,表示籠罩,像籠子一樣罩在上面。如杜牧《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又引申指包羅。如“籠絡(luò)”。還表示藏在袖中。如“籠袖”,指把兩手相對伸入兩袖中。
上一篇:《競》字義,《競》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競》
下一篇:《箕》字義,《箕》字的字形演變,小篆隸書楷書寫法《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