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六朝文學·鮑照·擬行路難》原文、賞析、鑒賞
其 一
奉君金卮之美酒〔2〕,玳瑁玉匣之雕琴〔3〕。七彩芙蓉之羽帳〔4〕,九華葡萄之錦衾〔5〕。紅顏零落歲將暮〔6〕,寒光宛轉時欲沉〔7〕。愿君裁悲且減思〔8〕,聽我抵節行路吟〔9〕。不見柏梁銅雀上,寧聞古時清吹音〔10〕?
〔1〕《行路難》本為漢代歌謠,屬樂府雜曲,多寫世路艱難及離別悲傷之意。鮑照仿其形式作《擬行路難》十八首,內容大都歌詠人世的憂患與不平。所選兩首,其一原列第一,有序曲性質;其二原列第六。所選鮑照詩均據逯欽立輯校《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本。鮑照(公元412?~466),字明遠,東海(今江蘇漣水縣北)人。曾任秣陵令、永嘉令、中書舍人,后為臨海王劉子頊參軍,世稱鮑參軍。劉子頊叛亂,鮑照為亂兵所殺。鮑照出身寒微,在門閥制度森嚴的時代,郁郁不得志。現存詩二百多首,多為七言和雜言樂府詩,內容深刻,感情奔放,具有浪漫色彩。鮑照與謝靈運、顏延之在文壇上齊名,合稱“元嘉三大家”。他也擅辭賦,《蕪城賦》是辭賦中的名篇。
〔2〕奉:奉獻。卮(zhi):盛酒的器皿。
〔3〕玳瑁(daimao):形似龜,背上的甲可作裝飾品。此指玳瑁的甲片。
〔4〕七彩芙蓉:所繡彩色芙蓉花的圖案。羽帳:輕薄如羽毛的帳子。
〔5〕九華葡萄:繡在錦衾上的花紋圖案。華,即“花”。
〔6〕紅顏:青春的容顏。零落:衰老的意思。
〔7〕寒光:寒冷時節。宛轉:時序的變化。沉:消逝。
〔8〕裁悲、減思:裁減悲傷和憂思。
〔9〕扺(zhi)節:擊節,即唱歌時打著拍子。行路吟:即歌唱《行路難》曲。
〔10〕“不見”二句:是說君不見從前繁華的柏梁臺、銅雀臺,現在已聽不到清音曼唱了嗎?柏梁,臺名,漢武帝時所筑。銅雀,臺名,魏武帝所筑。兩臺皆為著名的歌舞宴樂之所。清吹,管樂。
其 二
>對案不能食〔1〕,拔劍擊柱長嘆息。丈夫生世會幾時〔2〕,安能蹀躞垂羽翼〔3〕?棄置罷官去,還家自休息。朝出與親辭〔4〕,暮還在親側。弄兒床前戲,看婦機中織。自古圣賢盡貧賤,何況我輩孤且直〔5〕。
〔1〕案:放食器的小幾。
〔2〕會:當。一作“能”。
〔3〕蹀躞(diexie):小步行走的樣子。垂羽翼:鳥垂下翅膀。這里指垂頭喪氣的樣子。
〔4〕親:父母。
〔5〕孤:孤寒。直:正直。
所選兩首中其一是組詩的序曲,主旨是感慨時光流逝,徒悲無益,還是應高歌行樂。其二抒發詩人懷才不遇、壯志難伸的激憤和特立獨行的孤傲情懷。唐代大詩人杜甫曾有“俊逸鮑參軍”句,以“俊逸”概括鮑照詩作的藝術特征。所謂“俊逸”是指既文氣充沛,詞藻秀麗,感情強烈,又起伏跌宕,富于變化,交映成趣。在后代詩人中,李白的《行路難》、《夢游天姥吟留別》等詩,對鮑照的《擬行路難》有明顯的繼承和借鑒。
上一篇:《蒲風·我迎著風狂和雨暴》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元代文學·虞集·挽文山丞相》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