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原文、賞析、鑒賞
徐志摩(1896~1931),浙江海寧人,出生于富商家庭。幼年受古典文學熏陶,1915年入上海滬江大學,次年轉入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留學,入克拉克大學學銀行學,而后又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進修政治學。1920年入英國劍橋大學研究生院學政治經濟學。英國貴族紳士的生活風習,劍橋和牛津的資產階級教育方式,英國18、19世紀的浪漫主義詩歌,加上國內“五四”運動的熱潮,對他日后復雜的社會思想、人生觀和藝術觀,留下了深刻而駁雜的影響,于1921年開始詩歌創作。1922年返國,歷任北京大學、清華大學教授。1923年“新月社”成立,他是主要成員。1925年出版第一部詩集《志摩的詩》,被稱為新月派的盟主,他和聞一多在創作上敢于標新立異,獨樹一幟,在理論上勇于開創新月流派的風格,探索與建立新格律詩、豐富自由詩體,在新詩發展史上有重要影響。1927年去上海,在光華大學、大夏大學任教,1928年與胡適等人籌辦新月書店;創辦《新月》雜志。1931年2月19日,乘飛機去北京,途中遇大霧,飛機觸山,機墜身亡。主要作品有詩集《志摩的詩》(1925)、《翡冷翠的一夜》(1927)、《猛虎集》(1928)、《云游》(1931);散文集《落葉》、《自剖》等;短篇小說集《輪盤》等。1981年,《徐志摩詩集》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對徐志摩及其作品的評價,幾十年來毀譽摻雜。我們認為,對徐志摩的詩應該從發展中分為三個時期來看:
在第一時期的代表作《志摩的詩》里,不少作品的社會傾向是明顯的,同情下層社會的不幸者和悲苦人物,確實具有人道主義性質。他所揭示的個人與社會關系、人的尊嚴、愛情高尚的主題等等,都涉及當時人們心靈中震顫過的主要問題。詩人寫下那些優美的愛情詩《雪花的快樂》、《她是睡著了》等,不僅有著雪萊與海涅似的輕靈、自由、曼妙的歌詠,而且表現著在那個封建黑暗時代,愛情確乎具有一種與人間不幸相抗衡的積極力量,因而感人至深,引人向上。
在以《翡冷翠的一夜》為代表的時期,從詩的內容到技巧趨于成熟,他追求愛、自由和美,在新詩形式上也作了很多可貴的探索與試驗,努力探尋新音律與新格式的發現,力求為不同的詩的內容找到最適當、最完美的藝術表現形式,把新詩藝術又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猛虎集》和《云游》代表第三個時期,由于他的思想處處與現實碰壁,陷入“懷疑的頹廢”,他感到“理想萎成灰,碎成斷片,爛成泥”,充滿悲觀厭世的情調,把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動搖、退縮、無知也都表現無遺。
對于中國現代詩歌藝術的發展,徐志摩的詩歌創作是有積極影響的。他的詩在藝術形式上富于變化,多用精煉、清新的口語,音韻和節奏和諧流暢,調子輕快而富于音樂美,意境和形象有獨創性等等,都應具體地加以研究。
上一篇:《遼金文學·元好問·岐陽》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明代文學·高啟·念奴嬌》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