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大驚失色》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大驚失色:dà jīng shī sè
詞源:“漢書·霍光傳》:“群臣皆驚愕失色,莫敢發(fā)言。”
詞由:公元前七十四年,漢昭帝去世。他無子續(xù)位,輔政的大司馬霍光以皇太后的詔書迎立漢武帝的孫子昌邑王劉賀繼位。誰知?jiǎng)①R即位后,貪色淫亂,十分昏庸。霍光憂心如焚,便私下征求好友、大司馬田延年的意見。田延年一口認(rèn)定要選賢重立,霍光有點(diǎn)顧慮,說:“不知古時(shí)候有沒有這樣重立的例子?”田延年答:“伊尹輔佐殷朝時(shí)候,曾廢太甲以安國家,后世稱其為忠臣。將軍若能這樣,那就是漢朝的伊尹啊!”于是,霍光召集群臣于未央宮開會(huì),會(huì)上,霍光揭露了昌邑王的昏庸淫亂。群臣聽了個(gè)個(gè)大驚失色,連話都說不出來了。這時(shí),田延年霍地站起,手按寶劍,慷慨陳辭道:“先帝讓霍將軍輔佐幼孤,如今社稷危險(xiǎn),如果漢家失了天下,我們有何面目見先帝于九泉之下呢?今日應(yīng)快快下決定,如有不響應(yīng)的,我就殺了他。”就這樣,霍光與群臣聯(lián)名上書皇太后,下詔廢了昌邑王,另立漢武帝的曾孫劉詢,這就是漢宣帝。此后,西漢進(jìn)入了中興時(shí)期。
詞義:非常驚慌恐懼,臉色都變了。失色:變了臉色。
書證: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回:“話說眾多文武見反了方弼、方相,大驚失色。”清·張春帆《宦海》第二回:“金方伯聽見不是王慕維,又自稱舉人,不覺大驚失色。”
上一篇:成語《多多益善》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如椽之筆》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