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五代文學·柳宗元·鈷鉧潭西小丘記[1]》原文、賞析、鑒賞
得西山后八日[2],尋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鈷鉧潭。潭西二十五步,當湍而浚者為魚梁[3]。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樹。其石之突怒偃蹇負土而出爭為奇狀者[4],殆不可數。其嵚然相累而下者[5],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6],若熊羆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畝,可以籠而有之[7]。問其主,曰:“唐氏之棄地,貨而不售[8]。”問其價,曰:“止四百。”余憐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時同游[9],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10],鏟刈穢草[11],伐去惡木〔12〕,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顯。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13〕,舉熙熙然回巧獻技〔14〕,以效茲丘之下。枕席而臥〔15〕,則清泠之狀與目謀〔16〕,瀯瀯之聲與耳謀〔17〕,悠然而虛者與神謀〔18〕,淵然而靜者與心謀〔19〕。不匝旬而得異地者二〔20〕,雖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茲丘之勝,致之灃、鎬、鄠、杜〔21〕,則貴游之士爭買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棄是州也,農夫漁父過而陋之,賈四百〔22〕,連歲不能售。而我與深源、克己獨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23〕!書于石,所以賀茲丘之遭也。
〔1〕本篇選自世綵堂本《柳河東集》卷二九。作于唐憲宗元和四年。柳宗元于永貞元年貶為永州司馬,永州僻遠而多山水之勝,作者心情郁悶,于是借游賞山水寄托情思。作于永州期間的以“永州八記”最為著名。本篇居“八記”之三。柳宗元的山水游記,大大豐富了描繪自然山水的藝術技巧,從而開拓了散文創作的一個新領域,確立了山水游記在散文中的獨立地位。范成大《驂鸞錄》:“渡瀟水即至愚溪,溪上愚亭以祠子厚。路旁有鈷鉧潭,鈷鉧,熨斗也,潭狀似之。其地如大小石渠石澗之類,詢之皆蕪沒篁竹中,無能的知其處者。”
〔2〕得西山后八日:指西山游后的第八天。西山,在今湖南零陵西湘江外二里。“永州八記”的第一篇即《始得西山宴游記》,所記日期為元和四年九月二十八日。
〔3〕“當湍而浚”一句:謂在水急而深的地方有一座魚梁。湍,急流。浚,深。魚梁,捕魚用的石堰,中空,留一缺口,以笱承之,魚隨水流入,便不能復出。
〔4〕突怒偃蹇:形容山石奇崛的狀態。突怒,高起貌。偃蹇,屈曲起伏貌。〔5〕嵚(qin)然:山石聳立的樣子。相累:層層相疊。
〔6〕沖然:突起貌。角列:傾斜著排列。
〔7〕籠:這里作動詞用,意謂幾乎可以裝入籠中。
〔8〕貨而不售:出賣卻沒有賣出。貨,賣。售,賣出。
〔9〕李深源、元克己;作者友人。李深源名幼清,原任太府卿。元克己原任侍御史,此時同貶居永州。
〔10〕器用:器具。
[11]穢草:雜草。
[12]惡木:不成材的雜樹。
[13]鳥獸之遨游:一本“鳥獸”下有“魚鱉”二字。
[14]舉:都。熙熙然:和樂的樣子。回巧獻技:呈獻出各種巧妙和技藝。
[15]枕席而臥:意謂就小丘枕石席地而臥。
[16]清泠(ling):指天宇的清澈明凈。謀:合。
[17]瀯(ying)瀯:流水聲。
[18]悠然:空虛的樣子。指天空。
[19]淵然:靜默的樣子。指小丘。
[20]不匝旬:不滿十天。異地者二:指鈷鉧潭和小丘。
[21]灃(feng)、鎬(hao)、鄠(hu)、杜:皆為長安附近的地名。灃,本為水名,借為酆,邑名,在今陜西戶縣東,周文王所都。鎬,在今陜西西安市西南,周武王所都。鄠,漢縣名,上林苑所在,今陜西戶縣。杜,杜陵,在今西安市東南。
[22]賈:通“價”,作價。
[23]遭:遭際,遇合。
這篇文章描寫鈷鉧潭西面的小丘,首段寫小丘之石:“其嵚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馬之飲于溪;其沖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羆之登于山”,描寫最為生動,這樣就將本無生命的石頭寫活了。寫小丘周圍之境界,筆致幽冷,實為作者本人心境的反映。篇末賀小丘終于遭逢賞識之主,所寄托的感慨是不言而喻的。洪邁《容齋三筆》卷九說:“柳子厚《鈷鉧潭西小丘記》云……蘇子美(舜欽)《滄浪亭記》云……予謂二境之勝絕如此,至于人棄不售,安知其后卒為名人賞踐。如滄浪亭者,今為韓蘄王家所有,價值數百萬矣,但鈷鉧復埋沒不可識。士之處世,遇與不遇,其亦如是哉!”《古文觀止》的編選者亦評此篇曰:“至末從小丘上發出一段感慨,為茲丘致賀,賀茲丘,所以自吊也。”
上一篇:《宋代文學·劉克莊·賀新郎》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魯迅·雪》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