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代筆捉刀
【溯源】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容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頭。既畢,令間諜問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頭捉刀人,此乃英雄也。”
【釋義】
泛指代人做事,多指寫文章。如科舉時代頂替考生入場代寫文章或替人書寫信函或其他文件。
【故事】
崔琰,字季珪,原是袁紹手下的謀士,曹操打敗袁紹后,兼任冀州牧,將崔琰召到自己的府中。一天曹操從戶籍官那里了解到冀州有三十萬之眾,便高興地對崔琰說:“冀州人口眾多,兵源充足,可稱得上是大州了。”崔琰回答說:“現在戰亂不止,尸骨遍野。冀州剛剛平定,你不去關心百姓的疾苦,卻把甲兵的多少當成頭等大事,這太讓冀州的百姓失望了!”當時曹操身邊的大臣聽了都大驚失色,曹操卻心有所觸,當場向他表示歉意。
不久,曹操率兵征討并州,讓崔琰留在鄴城輔佐曹丕。曹丕趁父親不在身邊,便無拘無束,經常外出打獵,不理政務。崔琰便規勸他說:“你不要滿足于捕獲野雞兔子之類的娛樂活動,而忘了國家社稷的大事。否則你父親會對你失望的。”曹丕聽后,立即表示不會再犯類似的錯誤,燒毀了獵具、脫掉了打獵的戎服,從此把心思用到政務上。
曹操晚年時,一直在為立誰為太子的問題而苦惱。在曹操的諸多兒子當中,曹丕和曹植是兩大熱門人選,按照立長不立幼的規矩,應立曹丕為太子,但曹操喜歡曹植,不太喜歡曹丕,但最終還是立曹丕做了太子,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因為崔琰支持曹丕。
當時崔琰擔任丞相府東曹掾,負責魏國官員的升降考核和人才的選拔。崔琰哥哥的女兒,是曹植的妻子,曹植就是崔琰的侄女婿。按理崔琰應力挺曹植,但崔琰從國家的需要出發選人,公開支持曹丕,崔琰的正直無私和高風亮節,讓曹操對他另眼相看。
崔琰身材高大,儀表出眾,胡須長達四尺,平時閑居家中也是正襟危坐,極有威嚴。曹操統一北方后,聲威大振,各游牧民族部落紛紛依附,他們派使者送來了大批的奇珍異寶,并請求面見曹操。曹操覺得自己身材矮小,氣派不足,便讓身材挺拔、眉目疏朗的崔琰替代自己接見使者。崔琰穿上魏王的服裝,正襟危坐,氣度高雅。曹操卻扮作侍衛模樣,手握鋼刀,立在一旁。接見完畢后,曹操派人去詢問使者的印象如何。使者不假思索地說:“魏王相貌俊美,豐采高雅,而榻側捉刀的那個人氣度威嚴,非常人可及,可稱得上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智慧語林】
讓人代筆,指使別人捉刀,是一種實力不足、內心不自信的表現。曹操自認為樣貌不夠魁偉,氣度不夠偉岸,不足以在氣勢上震懾匈奴人,卻不知留下了笑柄。所以,一個人的自信、自知很重要,自信是成功的一半。缺少底氣,前進中就沒有力量,甚至會萎靡不振,削弱的是自己的實力,留下的是別人的笑談。
上一篇:人心莫測典故故事|人心莫測釋義
下一篇:以卵擊石典故故事|以卵擊石釋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