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文學(xué)·鄧牧·吏道》原文、賞析、鑒賞
與人主共理天下者〔2〕,吏而已。內(nèi)九卿、百執(zhí)事〔3〕,外刺史、縣令〔4〕,其次為佐、為史、為胥徒〔5〕。若是者,貴賤不同,均吏也。
古者君民間相安無事〔6〕,固不得無吏,而為員不多。唐虞建官,厥可稽已,其去民近故也〔7〕。擇才且賢者,才且賢者又不屑為〔8〕。是以上世之士高隱大山深谷〔9〕,上之人求之〔10〕,切切然恐不至也〔11〕。
故為吏者常出不得已,而天下陰受其賜〔12〕。
后世以所以害民者牧民〔13〕,而懼其亂,周防不得不至〔14〕,禁制不得不詳〔15〕,然后小大之吏布于天下。取民愈廣〔16〕,害民愈深,才且賢者愈不肯至,天下愈不可為矣。今一吏,大者至食邑?cái)?shù)萬〔17〕,小者雖無祿養(yǎng)〔18〕,則亦并緣為食以代其耕〔19〕,數(shù)十農(nóng)夫力有不能奉者〔20〕,使不肖游手往往入于其間〔21〕。率虎狼牧羊豕〔22〕,而望其蕃息〔23〕,豈可得也?天下非甚愚〔24〕,豈有厭治思亂、憂安樂危者哉?宜若可以常治安矣〔25〕,乃至有亂與危〔26〕,何也?夫奪其食不得不怒;竭其力不得不怨〔27〕。人之亂也,由奪其食;人之危也,由竭其力。而號為理民者〔28〕,竭之而使危,奪之而使亂。二帝三王平天下之道〔29〕,若是然乎〔30〕?天之生斯民也,為業(yè)不同,皆所以食力也。今之為民不能自食,以日夜竊人貨殖〔31〕,摟而取之,不亦盜賊之心乎?盜賊害民,隨起隨仆〔32〕,不至甚焉者〔33〕,有避忌故也。吏無避忌,白晝肆行〔34〕,使天下敢怨而不敢言,敢怒而不敢誅。豈上天不仁,崇淫長奸〔35〕,使與虎豹蛇虺均為民害邪〔36〕!
然則如之何〔37〕? 曰:得才且賢者用之;若猶未也〔38〕,廢有司〔39〕,去縣令,聽天下自為治亂安危,不猶愈乎〔40〕?
〔1〕本文側(cè)重揭露了封建時(shí)代官吏的罪惡,選自鄧牧文集《伯牙琴》。鄧牧(公元1247~1306),字牧心,別號九鎖山人、三教外人,世稱文行先生,南宋錢塘(今浙江杭縣)人。 他出身貧寒,淡薄名利,喜好游歷名山大川,曾隱居于余杭大滌山的洞霄宮。宋時(shí)沒做官,入元后更拒絕征召,與不降之士交往并從事寫作,著有《洞霄圖志》、《伯牙琴》、《洞霄詩集》等。 其中若干篇尖銳抨擊了封建專制主義的殘暴統(tǒng)治,提出了有民主色彩的社會理想,而具有反抗階級壓迫與民族壓迫的進(jìn)步思想,這些對清初思想家黃宗羲有直接影響。
〔2〕人主:國君,皇帝。 理:治理。
〔3〕內(nèi):指朝廷。九卿:指朝中大臣。宋代以太常、光祿、衛(wèi)尉、太仆、大理、鴻臚、宗正、司農(nóng)、太府為九卿。 百執(zhí)事:百官,指九卿以下官員。
〔4〕外:指地方。 刺史:州郡的行政長官。
〔5〕佐:指刺史、縣令的助理。史:掌管文書的官吏。胥徒:官署中辦事和服役的差吏。
〔6〕古者,此指上古氏族社會。
〔7〕“唐虞”三句:唐虞,指堯、舜時(shí)代。厥,發(fā)語詞,無義。稽,考查。 已,同“矣”。去,距離。這里說:唐堯虞舜時(shí)設(shè)置官職,是可以查考的,當(dāng)時(shí)的官員數(shù)目少,那是因?yàn)樗麄兡芙咏习傩盏木壒省?br>
〔8〕不屑為:輕視它而不愿去干。
〔9〕是以:因此。 上世:上古時(shí)代。 高隱:隱居,此指遠(yuǎn)離朝廷。
〔10〕上之人:在上位的人,即人君。
〔11〕切切然:誠懇的樣子。 不至:指不出來做官。
〔12〕陰受其賜:暗中受到他們的恩賜。
〔13〕“后世”句:后世的君主用害民的政治措施治理百姓。后世,對上世而言,指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shí)代。 以,用。所以,(用來)……的辦法。牧,治理。
〔14〕周防:周密地防范。 至:周備。
〔15〕禁制:禁令、法令。
〔16〕取民愈廣:攫取民眾的財(cái)貨、勞力越多。
〔17〕食邑?cái)?shù)萬:收取幾萬戶人家的租賦。古代國君給貴族和功臣封邑,封邑小則數(shù)百戶,大至數(shù)萬戶,封邑的收入歸受封人收取享用。
〔18〕“小者”句:小的吏胥公人雖然沒有固定的俸祿作為供養(yǎng)。
〔19〕“則亦”句:那么也借著官府權(quán)力貪枉勒索,得以不勞而食。并,連(附)帶。緣,憑借。
〔20〕“數(shù)十”句:幾十個(gè)農(nóng)夫的勞動(dòng)也不一定奉養(yǎng)起一個(gè)小吏。
〔21〕不肖:不賢之人。游手:游手好閑的人。入于其間:混入官吏的行列之中。
〔22〕“率虎狼”句:以虎狼喻官吏,羊豕喻百姓。
〔23〕蕃息:增殖。
〔24〕“天下”句:言天下人只要不是很糊涂。
〔25〕“宜若”句:天下似乎可以做到長治久安了。宜若,似乎。
〔26〕乃至:竟至于。
〔27〕竭其力:耗盡百姓的人力物力。
〔28〕號:號稱。理:治理,管理。
〔29〕二帝:指堯、舜。三王:夏、商、周開國國君。
〔30〕若是然乎:像這樣的嗎?
〔31〕以:而。貨殖:財(cái)物。
〔32〕仆:倒下,這里指予以消滅。
〔33〕不至甚焉:(因此盜賊)沒有發(fā)展到很厲害的地步。
〔34〕肆行:任意而為,胡作非為。
〔35〕崇淫長奸:助長貪侈奸邪的官吏。崇、長,鼓勵(lì)助長。
〔36〕虺(hui):一種毒蛇。
〔37〕然則如之何:既然如此,那么對此怎么辦呢?
〔38〕若猶未也:如果還辦不到的話。
〔39〕有司:職有專司,指官吏。
〔40〕不猶愈乎:豈不是還好一點(diǎn)嗎?
這是一篇短小精悍的議論文。作者激揚(yáng)文字,抨擊封建官吏是殘害人民禍亂天下的虎豹蛇虺。他在文末提出的改革吏治的方案雖不切實(shí)際,但表現(xiàn)出了鮮明的愛憎和可貴膽識,值得肯定。 該文正反論說,縱橫矯健,疑問、設(shè)問與反詰錯(cuò)綜其間,語言簡短有力,給人以辭氣鋒利、情感充沛之感。
上一篇:《郭沫若·匪徒頌》原文、賞析、鑒賞
下一篇:《先秦文學(xué)·《韓非子》·和氏》原文、賞析、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