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詞用如名詞的現象在文言文中很多,大體可分為兩類:一是當一個形容詞被當作某種性質、狀態的名詞來使用時,它便具有指稱事物的意義,用如名詞。如;“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游褒禪山記》)句中的“樂”本是形容詞,在句中用作某種狀態的名稱,指“樂趣”,因而具有了名詞的性質。二是當一個形容詞用來代表與它具有的那種性質、狀態有關的人或事物時,它也用如名詞。如:“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勸學》)中前一個“青”本是形容詞,卻用來代表與它的性狀有關的染料“靛青”,因而活用如名詞。
形容詞用如名詞除了從意義上作分析外,還可從語法上去辨析:1、當形容詞充當句中的主語或賓語時,它用如名詞;2、定語后的形容詞用如名詞;3、動詞后面的形容詞用如名詞;4、介詞后的形容詞用如名詞。
回清倒影。 清:清波。 《三峽》
溫故而知新。 故:舊的知識。新:新的知識。 《論語》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善:優點、長處。 《論語》
見賢思齊焉。 賢:賢人,有道德有才能的人。 《論語》
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寒:寒冷的季節。 《論語》
園中無他奇。 奇:奇特的景色。 《于園》
選賢與能。賢:賢人。能:能人。 《大道之行也》
君生長于紛華,而能不溺于其中。 紛華:五光十色的花花世界。 《竹溪記》
吾與汝畢力平險。 險:險阻。 《愚公移山》
親舊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 舊:舊交,舊友。 《五柳先生傳》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和:和諧,團結。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義不殺少而殺眾。 少:少數人。眾:多數人。 《公輸》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廢:各種該辦未辦的事。 《岳陽樓記》:
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優劣:能力強與能力弱的人。 《出師表》
若有作奸犯科。 奸:邪惡的事情 《出師表》
攘除奸兇,興復漢室。 奸兇:奸邪兇頑的人。 《出師表》
此皆良實,志慮忠純。 良實:卓越可信賴的人。 《出師表》
日再食,無鮮肥滋味之享。 鮮肥:鮮魚和肉,泛指美味。 《送東陽馬生序》
越國以鄙遠,君知其難也。 遠:指遠處的地方。 《燭之武退秦師》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善:善行。 《勸學》
其曲中規, 曲:弧度,彎曲度。 《勸學》
君安與項伯有故。 故:老交情。 《鴻門宴》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前一個)圣:圣人。(前一個)愚:愚人。 《師說》
吾未見其明也。 明:明智之處。 《師說》
郎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 賢:才能。 《師說》
群賢畢至。 賢:賢士。 《蘭亭集序》
少長咸集。 少長:少年人,老年人。 《蘭亭集序》
吾社之行為士先者。 先:表率。《五人墓碑記》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大:重大意義。 《五人墓碑記》
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重:重大意義,重大關系。 《五人墓碑記》
不能容于遠近。 遠近:遠近各地。 《五人墓碑記》
凡在故老,猶蒙矜育。 故老:老年人。 《陳情表》
懼讒邪。 邪:邪惡之人。 《諫太宗十思疏》
不念居安思危。 安:安定的局面。危:危險的局面。 《諫太宗十思疏》
擇善而從之。 善:好的意見。 《諫太宗十思疏》
小則獲邑,大則得城。 小:小的方面。大:大的方面。 《六國論》
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 夷:平坦處。近:近便處。險:地勢不平處。遠:偏遠處。 《游褒禪山記》
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 險遠:艱險偏遠的地方。 《游褒禪山記》
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幽暗昏惑:幽深昏暗叫人迷亂的地方。 《游褒禪山記》
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智勇之士。 《伶官傳序》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許多事。 《項脊軒志》
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刪密、鋤正。 直:筆直的枝條。密:繁密的枝條。正:端正的枝條。 《病梅館記》
賓主盡東南之美。 美:人才。 《滕王閣序》
四美具,二難并。 美:美好的事物。難:難得的賓主。 《滕王閣序》
成述其異,宰不信。 異:特異的本領。 《促織》
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 歡:歡心,好意。 《廉頗藺相如列傳》
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急:急難、危急,引申為利益。 《廉頗藺相如列傳》 秦王使使者告趙王,欲與王為好。 好:友好關系。 《廉頗藺相如列傳》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老(第2和第3個):老人。 《齊桓晉文之事》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第2和第3個):孩子。 《齊桓晉文之事》
為肥甘不足于口與? 肥甘:肥美香甜的食物。 《齊桓晉文之事》
然則小固不可以敵大,寡固不可以敵眾,弱固不可以敵強。 小:小國。大:大國。寡:人口少的國家。 眾:人口多的國家。弱:弱國。強:強國。 《齊桓晉文之事》
蟬蛻于濁穢。 濁穢:污濁的環境。 《屈原列傳》
邪曲之害公也。 邪曲:邪惡小人。 《屈原列傳》
方正之不容也。 方正:端方正直的人。 《屈原列傳》
莫不欲求忠以自為,舉賢以自佐。 忠:忠誠之士。賢:賢能的人。 《屈原列傳》
公子使客斬其仇頭。 仇:仇家,仇人。 《信陵君竊符救趙》
上一篇:《名詞作狀語》古漢語基礎
下一篇:《形容詞用如動詞》古漢語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