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美澳寓言·快死的狗》寓言賞析
老舒爾坦卡病了, /舒爾坦卡躺倒了。 /它躺了一天, /又躺了一周不見好, /大夫個個把頭搖, /病情愈來愈糟糕: /露出了肋骨一條條, /它感到一會兒象是烈火燒, /一會兒象是冷水澆, /它渾身哆嗦, /氣息微弱……
在狗窩里/它的孫子索可爾卡/站在跟前, /出于對祖父的愛憐, /它閉口無言, /滿懷柔情把祖父舔。 /老舒爾坦卡朝孫子看了一眼, /口吐肺腑之言:
“唉, 看來/我已經(jīng)活到頭。 /我站不起也坐不穩(wěn),/魂不守舍, /晃晃悠悠………/可是我臨死之前/多么想再吃上一口! /你聽著,我的好孫子, /我對你把話說盡, /毫無保留。 /當(dāng)我還健壯的時候, /我藏下了兩塊肉骨頭。 /我即將死去, /沒法帶走。 /它們就藏在那里, /就在那柴禾后頭。你快去給我取來, /喂喂我這個老頭, /在我即將永別的時候。 /不過你可得留點兒神,/休要口水流, /千萬別在路上把它們吞進肚里頭。”/
我們的索可爾卡立即去滿足祖父的心愿, /就象一支離弦之箭,/轉(zhuǎn)眼之間, /回到了祖父身邊, /取來的骨頭, /不差一星半點。 /老舒爾坦卡感動得淚灑腮邊。 /它嗅了嗅骨頭——吞食已不能夠——繼續(xù)開口: /“等我死后, /讓我的愛孫去啃這些骨頭, /但眼前/你千萬別存這念頭。 /誰知道?/說不定/我又能逢兇化吉,/再活上一段時期。 /那時候/我決不會把你忘記, /我一定把這塊骨頭給你, /大的那塊我得留給自己。 /別著急,/我又記起: /還有一塊大的, /我把它藏在一個角落里, /任何人都不知底細。 /我告不告訴你這秘密? /不, 我怕你這小東西一口把它吞進肚里。 /嗚呼噫唏, 可惜……”/語重心長, /言未盡其意, /老舒爾坦卡已經(jīng)斷了氣。
吝嗇鬼一輩子攢攢積積, /為了什么目的?/無論是對人還是對已, /都沒撈到絲毫便宜。 /吝嗇鬼的生或死, /都遭人唾棄。
——伊茲馬依洛夫寓言(選自《俄羅斯寓言百篇》)
提起吝嗇鬼,人們自然容易想到法國莫里哀諷刺喜劇《慳吝人》里的阿爾巴貢和我國《儒林外史》中的嚴監(jiān)生。莫里哀運用錯綜復(fù)雜的人事關(guān)系(兒女婚姻糾葛為主線)把個吝嗇鬼的形象浮雕般鏤刻出來;吳敬梓描繪的嚴監(jiān)生彌留之際痛惜一根燈芯的耗費而久久伸出兩指不肯斷氣的典型細節(jié), 給讀者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快死的狗》則讓作品中主人公老舒爾坦卡在臨終前同孫子索可爾卡分配遺產(chǎn),運用這一典型環(huán)境和典型細節(jié)表現(xiàn)性格,從而使吝嗇鬼性格顯得分外鮮明。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老舒爾坦卡將死,“其言”卻包藏一片私心。表現(xiàn)這片“私心”,作家不是直線式的一次兜底,而是逐層推出,因而使人有峰回路轉(zhuǎn)、曲徑通幽之感。重病的老舒爾坦卡要孫子把自己病前藏了很久的兩塊骨頭拿來,以便臨死前一飽口福。但它叮囑孫子“休要流口水,千萬別在路上把它吞進肚里。”而當(dāng)自己到了“吞食已不能夠”的絕境,卻還警告孫子對骨頭不要存有幻想,倒是自己卻希冀“逢兇化吉”到時候再來享用那塊大骨頭(只把小骨頭分給孫子)。最有趣的是死到臨頭還有另外一塊(也許不止一塊)大骨頭秘藏著。“我告不告訴你這秘密?不,我怕你這小東西,一下把它吞進肚里。”其慳吝利己簡直到了無以復(fù)加的程度!對它來說,“人倫關(guān)系”的那層溫情脈脈的面紗早已撕破,剩下的只有赫裸裸的金錢關(guān)系。寓言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老舒爾坦卡的塑造,當(dāng)然不及阿里巴貢和嚴監(jiān)生概括的社會內(nèi)容深厚,但就“吝嗇”這一點而言,它確實使人淪肌浹髓。
吝嗇鬼的私心是一個深不可測的魔窟:舒爾坦卡秘藏的大骨頭終未說出;然而,它這樣“一輩子攢攢積積”“無論對人還是對已,都沒有撈到絲毫便宜。”因而作者告誡人們:“吝嗇鬼的生或死,都遭人唾棄。”是的,《快死的狗》是刻劃吝嗇鬼“肖象”的一幅維妙維肖的漫畫,《快死的狗》是作者期待民情淳厚的一紙勸世警世的箴言。
上一篇:《快樂的哲學(xué)》寓言賞析
下一篇:《想象與現(xiàn)實的距離》寓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