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而
“而”是古漢語中使用最多而又十分靈活的連詞。
1、表并列。如“敏而好學”的“敏”和“好學”,“學而不厭”的“學”和“不厭”都是并列的關(guān)系,通過“而”把兩者連接起來。這里的“而”可譯為“又”、“同時”、“而且”等。例:
勞苦而功高如此。《鴻門宴》
2、表順承。如“溫故而知新”中的“溫故”和“知新”不是并列的關(guān)系,而是前后承接的關(guān)系,要想“知新”,必先“溫故”。這里的“而”可譯為“就”、“便”、“從而”等。例:
拔劍切而啖之。《鴻門宴》
3、表轉(zhuǎn)折。如“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和“不思”,“思”和“不學”前后意思有了轉(zhuǎn)折,這里的“而”可譯成“卻”、“可是”、“但是”等。例:
今人有大功而擊之。《鴻門宴》
4、表目的,如“擇其善者而從之”中的“擇其善者”與“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中的“擇其不善者”與“改之”,都有前者是行為,后者是目的的關(guān)系。這里的“而”可譯為“就”、“來”等。例:
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鴻門宴》
5、表修飾。如“默而識之”的“默”和“識”之間具有一種修飾關(guān)系,“默”是狀語,用來修飾“識”。“默而識之”即“默默地記住”。這里的“而”可譯成“地”,有時不必譯出。例:
起,立而飲之。《鴻門宴》
二、以
“以”在古文中常用作介詞,也常用作連詞。“以”作連詞時,跟“而”字相近,但不能用于轉(zhuǎn)折關(guān)系。它的用法主要有以下三種:
1、連接兩個形容詞,相當于“而(且)”,表示遞進關(guān)系。如:
有池洼然而方以長。《墨池記》
2、在狀語和謂語之間,起連接作用。相當于“而”,也可不譯。如:
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fù)奚疑。《歸去來兮辭》
策扶老以流憩。《歸去來兮辭》。
3、用在復(fù)句里,表示分句之間的關(guān)系。如:
有地隱然而高,以臨于溪。《墨池記》 以;表并列關(guān)系,而且。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唐雎不辱使命》以:表因果關(guān)系,因為。
懷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內(nèi)惑于鄭袖,外欺于張儀。《屈原列傳》以:表因果關(guān)系,因為。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以:表因果關(guān)系,因為。
吾所以為此者,以先國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以:表目的關(guān)系,
相當于“為了”。
以嚙人,無御之者。《捕蛇者說》 以:表假設(shè)關(guān)系,如果。
上一篇:《兼詞》古漢語基礎(chǔ)
下一篇:《介詞“為”、“以”、“于”的用法》古漢語基礎(ch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