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遷怒于人》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遷怒于人:qiān nù yú rén
詞源:《論語·雍也》:“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
詞由:顏回,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 孔子十分贊揚過顏回生活在荒僻的巷子里, 天天吃粗菜淡飯, 但始終樂觀、求上進的賢德; 也曾讓子貢以顏回為榜樣, 找找自己的不足。還有一次, 魯哀公特地詢問孔子, 在三千多門生當中是誰最好學。孔子不加思索地回答說:“只有顏回最好學。他遇著發怒的時候,能做到隨時發隨時就化, 不轉移到別的事情上去; 他有了錯誤, 能犯后就改, 決不再犯第二次。只可惜他壽短, 過早地死了。在現有的門生中, 再沒有聽說有顏回這樣好學的人了。”
詞義: 受甲的氣發怒了, 決不向乙發泄。遷: 遷移、轉移。
書證:《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武安負貴而好權, 杯酒責望,陷彼兩賢, 嗚呼哀哉! 遷怒及人, 命亦不延。”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九回:“凡見了這一干人, 心中又畏又讓, 未免又氣又恨, 亦且遷怒于眾。”
上一篇:成語《輕車熟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返老還童》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