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的解釋|竹的意思|“竹”字的基本解釋
“竹”字是個象形字,像兩對竹葉下垂的樣子。竹子是多年生常綠植物,莖稈是造紙、建筑、制作器具的重要原料,嫩芽筍可做菜。
“竹”作部首寫成“⺮”。竹部字多與竹子或竹制品有關。如“筍”是竹的嫩芽,“筠”指竹子的青皮;“筱”是小竹、細竹,“籜”是竹皮、筍殼,“篁”指竹林、竹叢,“篾”指編制席子、籃子的薄竹片,“竽”、“笛”是竹制的管樂器,“筆”的桿是竹制的,“笏”是古代朝見時皇帝大臣手執(zhí)的竹板,“策”是竹制的馬鞭,“筐”、“籮”、“籃”是盛東西的竹器,等等。
“竹”的用途很廣。在紙發(fā)明之前,人們除在龜甲或獸骨上刻字、在青銅器上鑄字外,也在竹片、木片、絹帛上寫字,用來寫字的竹片叫“簡”,木片叫“牘”,絹帛叫“帛”,將數片竹簡串聯(lián)起來就成“策”。因此有“秦簡(秦代的竹簡)”、“漢簡(漢代的竹簡)”、“簡牘”、“簡帛”、“簡策”之稱。
竹子可用來制作管樂器,如竽、笙、笛、簫、管等,可以通稱“竹”。“竹”常與指琴、瑟、琵琶等弦樂器的“絲”連用,叫“絲竹”,可用來泛指音樂。
民間有一種消暑的用具叫竹夫人,也叫竹幾、竹奴、青奴。用竹編成長籠,或取整段毛竹,中間通空,周圍有孔,可以通風,置于床席之間,擱臂憩膝,用來取涼。唐代名“竹夾膝”,至宋代始稱“竹夫人”,又稱“竹姬”。蘇東坡《送竹幾與謝秀才》詩說:“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陸游《劍南詩稿》中也有:“瓶竭重招曲道士,床頭新聘竹夫人”的詩句。
有一種游戲叫“竹馬”,用竹竿子放在胯下當馬,來回奔跑,乘騎為戲。《后漢書》開始就有“竹馬”的記載。唐代詩人李白《長干行》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的詩句。民間有“月光光,秀才郎,騎竹馬,過南塘”的歌謠。現在常用“青梅竹馬”來形容男女小的時候天真無邪,在一起嬉戲相悅的情形。
用粗竹竿編排而成竹排,也叫竹筏,是一種水上交通工具,可用來運載貨物,也可載人。
即使是短竹頭,也能派上用處。晉朝時,有一個名叫陶侃的人,非常勤儉節(jié)約。他擔任荊州刺史期間,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許多木屑和短竹頭,他叫辦事人員將這些東西全部登記收藏起來,大家見他收藏這些廢物,都覺得不可理解。第二年春天大集會,由于雪后初晴,大廳前泥濘不堪,非常難走,陶侃讓人把木屑取出來鋪在地上,解決了行走不便的問題。后來,由于軍事需要,要造一批船,急需釘子,陶侃便拿出儲存的短竹頭,做了造船用的竹釘子,派上了大用場。后來就用“竹頭木屑”來指可利用的廢東西,也含有精打細算、珍惜物力的意思。
由“竹”構成的成語不少。如“胸有成竹”,古代畫家文與可擅長畫竹子,蘇東坡在評論文與可畫竹時說:要畫好竹子,在動筆之前要醞釀成熟,在心里要先有一幅竹子的形象,這樣畫出來的竹子才能生動。成語“胸有成竹”、“成竹在胸”就是從這個故事中引申出來的。又如“勢如破竹”,是指形勢如刀劈竹子一樣節(jié)節(jié)順利。竹籃盛不住水,因此“竹籃打水”就用來喻指費了力沒有效果。
上一篇:穴的解釋|穴的意思|“穴”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第的解釋|第的意思|“第”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