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的解釋|穴的意思|“穴”字的基本解釋
“穴”的本義就是土室、巖洞。小篆的“穴”就像是洞穴的形狀,“穴”的寫法到現在都基本相同,只是略有變化。
人類的祖先在剛剛脫離動物界的時候,仍然生活在熱帶的密林中,他們是住在樹上的。后來為擴大生存空間,我們祖先中的一部分逐漸向較冷的地方發展,他們利用自然條件,選擇了天然巖洞作為居住的地方。遠古人類為了生活用水和漁獵的方便,一般選擇近水的山洞;為了防止水淹,洞口一般高出水面;而且一般選擇洞內比較干燥、洞口背對著冬季風向的山洞。安全的洞穴可以保護人類免遭野獸的攻擊;有利于保存火種,使人類能經常吃到燒烤過的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了顎骨和牙齒的負擔,從而改變了人類的面容,促進了人類的進化。
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過住在洞穴里的歷史。從中國發現的五六十萬年以前到五萬年以前的文化遺存來看,那時的人類祖先多數居住在山洞里。北京周口店龍骨山巖洞就是其中最著名的巖洞之一,在這個大巖洞里,發現了70萬至20萬年前古人類的頭骨,還發現了打制的石器和使用天然火的痕跡。
居住在洞穴里,就叫穴居。中華民族文化的主要發祥地黃河流域有著豐富的黃土層,并且土質細密,不容易塌陷,為穴居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那兒的人們很早就模擬自然的洞穴在黃土斷崖上掏挖橫穴。隨著人口的增長,為了解決更多人的居住問題,人們還學會了在坡地上向下挖掘,然后再橫向掏挖。后來進一步發展到在平地上向下挖掘,再向四周擴充。《詩經·大雅·綿》是一首史詩,歌頌了古公亶父遷都開基的功業:“古公亶父,陶復陶穴,未有家室。”陶復陶穴,是指從旁邊橫挖和向下掏挖洞穴。
在黃土地帶,橫穴制作簡便,不需要構筑,居住起來冬暖夏涼。雖然在5000年前,在黃河流域已經出現地面建筑,但這種穴居并沒有完全被“宮室”取代,而是一直沿用下來。今天很多黃土地帶的居民,仍然采用這種橫穴,稍稍加以改進,叫做“窯洞”。
孔隙、窟窿和洞穴有相似之處,因此都可以叫“穴”。成語“空穴來風”的意思是,有了孔隙,才有風進來,比喻消息和傳言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從孔洞向外看,看到的范圍不廣,因而“穴見”就指見識不多,很淺薄。
“穴”本為名詞,以后又引申為動詞“穿洞”、“挖洞”,如“穴地”就是指在地上挖洞。
墓是從地面向下挖出的坑洞,和洞穴相似,所以“穴”也用來表示墓穴。《詩經·王風·大車》有一句詩是“谷則異室,死則同穴”,意思是活著的時候不能生活在一起,死了以后一定要埋葬在同一個墓穴里,歌頌了生死不渝的愛情。
洞穴是人類最早的住所之一,以后又引申指動物居住的窩,如蟻穴、鼠穴、虎穴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我們常用的一個成語,意思是不到老虎窩里,怎能抓到老虎崽子!比喻不冒危險,就不能得到想要的東西。
“穴”在醫學上指人體可以進行針灸的部位,也叫“穴位”或“穴道”。這個“穴”用的也是空隙的意思,是經絡、臟腑氣血輸注的地方。
“穴”作為偏旁,我們稱做“穴字頭”。“穴”的本義是洞穴,所以由“穴”字頭組成的字都和洞穴、孔洞有關,如“窗”、“空”、“窟”、“窯”等等。
上一篇:稅的解釋|稅的意思|“稅”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竹的解釋|竹的意思|“竹”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