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的解釋|服的意思|“服”字的基本解釋
《說文解字》說:“服,用也。從舟,(fú)聲?!痹S慎的這段話告訴我們,服的本義是使用的用,這是一個形聲字,它的形旁不是月,而是舟,也就是船。在甲骨文和金文里,服的左偏旁就是一個舟字。舟作為人類交通的一種工具,所以服字的本義就是使用工具,含有乘舟駕車的意思。
服字由本義使用工具引申為進行某種勞動?!墩撜Z·為政》篇說:“有事,弟子服其勞?!币馑际?,先生如果有什么事,他的弟子應該為先生效勞。服其勞,就是替先生進行某種勞動。
一般地說,進行某種勞動,應該是自愿的,而不是強迫的。服因此又引申出服從、順從的意思?!墩撜Z·為政》篇里說,魯哀公在國內的政治搞得不好,老百姓對他很有意見,魯哀公對此感到很憂慮,于是就問孔子:“何為則民服?”意思是,我怎么做,老百姓才能服從我呢?孔子說:“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币馑际牵颜钡娜颂岚纹饋?,放在邪曲的人之上,老百姓就會服從;如果把邪曲的人提拔起來,放在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會服從。
服從的時間長了,就會形成習慣,所以服字又有了習慣、適應的意思。屈原在《楚辭·九章》里寫道:“后皇嘉樹,桔徠服兮?!币馑际牵侍旌笸猎炀土诉@樣美好的樹木,橘樹一來到這里很快就適應了這里的水土,扎下了根。服就是適應水土的意思。我們現在還把不適應環境稱作水土不服,這個服也是習慣的意思。
衣裳穿在人的身上,應該是大小、長短、肥瘦正合適,也就是俗話所說的量體裁衣。所以,衣裳也叫衣服。衣服、服裝的服也是適應的意思。古代,服裝的種類、樣式和現代是有所不同的:
第一種是胡服。我國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為了騎馬的需要,經常穿短上衣、長褲子和靴子。這種服裝就叫胡服。胡是對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公元前325年,中原地區趙國的趙武靈王,為了使自己的國家強大起來,決心要在軍事上進行改革。他率先在軍隊的服裝上學習胡人,士兵們都換上了短衣、長褲,騎馬射箭非常靈便。由此趙國的軍事力量逐漸強大起來,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從此,胡服就成為漢民族服裝形式的一部分,并沿用了兩千多年。
第二種特殊的服裝叫做品服。品服,就是根據官吏的品級,規定各種服裝的顏色。品服出現于我國的隋朝,到唐朝時就形成了一種固定的制度。唐朝規定三品以上的官吏要穿紫色的服裝,四品、五品官吏要穿大紅的服裝,六品、七品的官吏要穿綠色的服裝,八品、九品的官吏要穿黑色的服裝。軍隊服裝的顏色歷代也都有不同的規定。
第三種特殊的服裝叫補服。明、清兩代的官服,在前胸和后背都有用金線和彩線繡成的補子,是官員品級的標志。這種制度開始于明朝,清朝作為官服制度固定下來。根據《清朝通典》的記載,清代文官的補服上要繡上鳥類,武官的補服上要繡上獸類。
第四種特殊的服裝叫喪服。喪服是在辦喪事期間所穿的服裝,這是按照親屬關系的遠近而分別來穿的。根據《禮記》中的記載,喪服分為五等。五服反映了血統親疏的等級。習慣上,以五服也就是五代直系血統以內為親,五服以外為疏。
上一篇:星的解釋|星的意思|“星”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杖的解釋|杖的意思|“杖”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