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非·卜妻為袴》注釋,意譯與解說
鄭縣人卜子①,使其妻為袴②。其妻問曰: “今袴何如?”夫曰: “象吾故袴。”妻子因毀新令如故袴。
——《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注釋】
①卜子: 一個姓卜的人。②袴: 同 “褲”。
【意譯】
鄭縣有個叫卜子的人,有一天,他拿著一塊新布,叫妻子給他做一條褲子。他的妻子問道:“現在這條褲子做成什么樣子?” 卜子說: “要做得和我那條舊褲子一樣!”于是,他的妻子就把新布弄得又破又舊,并仿照老樣子,做了一條道道地地的舊褲子。
【解說】
韓非子所處的時代,正是諸侯紛爭、奴隸制土崩瓦解之時。如何適應這種急劇變化的形勢,韓非子主張厚今薄古,徹底摒棄舊的一套,而有的人則在這新舊交替的現實面前大叫 “人心不古”,主張恢復 “禮治”,要把被歷史淘汰的那一套重新用到今世來。在這則寓言中,韓非子正是借卜妻這個可笑的形象諷刺了當時那種 “明據先王,必定堯舜”的復古僵化思想。時代在向前發展,那種不顧客觀情況的變化,不愿適應新的時代,硬要把新褲子弄成老褲子模樣的人,必然要像老褲子一樣被拋進歷史的垃圾箱。盡管那位不從實際需要出發,不領會丈夫意思的卜妻,已經被作為死搬教條,食古不化的化身而成為人們嘲笑的對象。然而那種極端教條主義的行為并沒有絕跡,只不過表現形式不同而已。比如,在對待革命導師的教導與建設四個現代化的時代要求之間,有的人不是從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一馬克思主義的根本原則出發,而是主張不加分析地接受前人的論述,這就陷入了一種非常嚴重的形而上學的陷坑之中。又如,在接受西方文化思想的影響中,有的人并不顧中國傳統的審美習慣和文化要求,而是歪曲理解“拿來主義”的含義,照搬照抄西方的東西,最后反而不能吸收西方文化中有益的東西。因此,即使在二千多年后的今天,這則卜妻為袴的寓言仍然對我們有著重要的警策意義。
【相關名言】
物無不變,變無不通。此天理之自然也。
——歐陽修
上一篇:《顏之推·博士買驢》注釋,意譯與解說
下一篇:《無名氏·吃別人》注釋,意譯與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