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的解釋|后的意思|“后”字的基本解釋
現在我們使用的“后”字和“後”字早在兩千多年前就有了,它們是表示不同意義的兩個字,“后”與君主有關;“後”表示時間的早晚和空間上的前后。“后”字是個象形字。人類早期是母系氏族社會,所以“后”字最初是母權時代女性酋長的稱謂,本義是指君主,特別是遠古君主。《楚辭·離騷》中說道:“昔三后之純粹兮,固眾芳之所在。”“三后”是指夏禹、商湯、周文王。在古代,很多與“后”相連的詞都與君權有關。例如,“后土”是對大地的尊稱,因為天地本來就是王權的象征;“后祇”指地神,“后王”指天子,“后帝”指上帝。春秋戰國以后,“后”專指帝王的妻子。皇帝的妻子稱為“皇后”,皇帝的母親稱為“太后”,皇后的家族稱為“后門”或“后族”,后妃居住的地方叫“后宮”。
“後”,是個會意字。左邊的雙人旁表示道路,右邊上部的“幺”字表示小,下部的反文表示行動遲緩,合起來表示走在后面或者落在后面。這就是“後”字的本義。漢字簡化后,這兩個字都寫作現在的“后”字了。
由走在后面、落在后面的含義引申,“后”字又指空間、時間或次序在后,與“先”和“前”相對。例如:“后山”、“后世”、“后花園”、“長江后浪推前浪”、“先禮后兵”、“先斬后奏”等等。宋代的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寫下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千古名句,反映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愛國之情。唐代詩人陳子昂的兩句詩:“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表現了詩人在悠遠、遼闊背景中慷慨悲壯的形象。其中的“后”指的就是次序和時間在后。
《韓非子》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趙襄子向有名的架車手王子期學習駕車。學了不久,趙襄子以為自己行了,了不起了,提出和王子期比賽架車。不料換了三次馬,趙襄子都落后了。趙襄子于是責怪王子期沒把本領全交給他。王于期解釋說:“我并沒有保留,只是大王所用的策略有所偏差。凡是架車,最關鍵的是要專心致志,然后才談得上縱馬飛騰。而您架車時,落后了,想急切地追上我;爭先了,又惟恐被我趕上。您如此爭先恐后,把注意力全放在我身上,哪兒還有心思注意車馬呢?這才是您落后的原因。”后來,人們就用“爭先恐后”這個典故比喻人們力爭上游、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
“后”字由表示次序的“先后”又引申為后來、將來、后代、子孫等等。《晉書·王忱傳》中寫道:(范寧)謂曰:“卿風浪俊望,真后來之秀。”意思是說:你狂放不羈,風流俊逸,真是晚輩中的優秀人物。成語“后起之秀”就出自這里。后來,人們就用“后起之秀”來稱謂、贊譽晚輩中的優秀人物。《論語》中說:“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意思是,年輕人是值得敬畏的,我們怎知道后來的人不如今天的人呢?這就是成語“后生可畏”的出處。人們用這個成語來表示后代容易超過前輩。
另外,“后患”指日后的禍患,“后福”表示未來的幸福,“后歲”指來年,“后會有期”表示日后還會有相見的時候。
上一篇:叵的解釋|叵的意思|“叵”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告的解釋|告的意思|“告”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