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的解釋|告的意思|“告”字的基本解釋
“告”是個會意字。《說文解字》解釋說:“牛觸人,角箸橫木,所以告人也。”意思是說,這頭牛抵人,所以在它的角上綁有橫木,用這種方法來告訴人們。因此,“告”字由“牛”和“口”組合而成。所以,“告”的本義是“告訴”。《漢書·高帝紀上》中說:“(項伯)夜馳見張良,具告其實。”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項伯連夜騎馬跑到張良那里,把全部情況如實地告訴了張良。這里的“告”就是“告訴”的意思。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齊王)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車適入齊境,使還馳告之。”這里說的是:齊王派人到邊境上等候秦國的使者。秦國使者的車子剛剛進入齊國邊境,齊王派的人就飛馬趕回向齊王報告。這里的“告”是“報告”或者“上告”的意思。
“告”字從“上告”這一意義還引申出“禱告”的意思。南朝劉勰的《文心雕龍·頌贊》中說:“頌主告神,義必純美。”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贊頌君主和向神靈禱告時,思想內容必須純正美好。這里的“告”就是“禱告”的意思。
“告”字還引申出“祭告”的意義。南宋愛國詩人陸游在《示兒》這首詩中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這是陸游85歲臨終前所寫的一首詩。陸游一生為抗擊金兵、收復失地而奮斗,但因南宋朝廷一味屈辱求和,茍且偷安,最終使陸游的壯志成為一場空。這里的“告”就是“祭告”的意思。
“告”字沿著“上告”這一意義,產生了許多的詞語。例如,古代官員向上級請假叫“告假”,因病請假時說“告病”;錢物緊張、需要求借時說“告借”或“告貸”;有危難需要求援時說“告急”;因為年老而請求辭去職務回家安度晚年叫“告老還家”。
唐宋時代,官員出行時要有一種隊列儀仗,其中走在隊伍最前頭的人手里舉著一面旗幟,上面寫著“告止”二字,用來禁止行人。這種旗幟叫“告止幡”。
“告天子”是一種鳥,也叫云雀。春天常在田野、山坡上一邊飛一邊鳴叫,忽兒直上云霄,忽兒迅速飛下,落入草叢中。因為它飛得又高叫聲又響亮,所以得名“告天子”。
“告”也是一種姓氏。戰國時代有“告不害”,世稱“告子”,與孟子處在同一個時代。告不害主張人性無善惡之分,孟子主張性善,兩人就人性問題曾經進行過精彩的辯論。在《孟子》一書中有《告子章句》上、下兩卷。
“告”還讀作ɡù。“告朔”是周朝的一種制度。周天子在每年年底把記載有第二年每月初一的歷書頒發給諸侯。諸侯把歷書收藏在祖廟里,每月初一用一只活羊祭祀,然后按歷書處理政務,這種行為叫“告朔”;祭祀時用的活羊叫“餼(xì)羊”。這就是成語“告朔餼羊”的來源。《論語·八佾》中說子貢因此想廢掉“餼羊”,孔子為了維護周朝的制度卻不愿廢掉徒具形式的“餼羊”。后來,人們就用“告朔餼羊”這一成語比喻只存在形式而沒有實際意義的現象。
上一篇:后的解釋|后的意思|“后”字的基本解釋
下一篇:園的解釋|園的意思|“園”字的基本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