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名作《賀敬之·放歌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作者簡介 賀敬之,當代詩人。1924年,出生于山東嶧縣(現棗莊市)一個貧農家庭。童年靠親友幫助,在一個私立小學讀書。13歲考入滋陽縣鄉村師范學校。抗戰爆發,1938年初流亡到湖北,入國立湖北中學讀書,參加抗日救亡活動。次年隨校赴四川。1940年到延安,參加軍隊,入魯迅藝術學院文學系學習。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42年,和丁毅等同志集體創作了歌劇《白毛女》。抗戰勝利后,在華北聯合大學文學院工作。1947年,參加了青滄戰役,立功受獎。1949年參加第一次全國文學藝術工作者代表大會,被選為中國戲劇工作者協會和中國文學工作者協會理事,在中央戲劇學院創作室工作。后被選為中國作家協會和戲劇家協會理事,任《劇本》、《詩刊》編委,中國戲劇家協會書記處書記等職。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林彪、“四人幫”的迫害。1976年10月,發表了長詩《中國的十月》。主要創作有:《回延安》、《放聲歌唱》、《十年頌歌》、《雷鋒之歌》、《回答今日的世界》、《八一之歌》等詩,《栽樹》、《秦洛正》等秧歌劇,出版有詩集《鄉村的夜》、《朝陽花開》。
內容概要
雷鋒之歌
二
讓我呼喚你呵/呼喚你響亮的名字,/你——/雷鋒! /我看著/你青春的面容,/好像我再生的心臟/在胸中跳動……/我寫下這兩個字: /“雷、鋒”——/我是在寫呵/我們階級的/整個新一代的/姓名; /我寫下這兩個字: /“雷、鋒”——/我是在寫呵/我的履歷表中/家庭欄里: /我的弟兄。/你的年紀,/二十二歲——/是我年輕的弟弟呵,/你的生命/如此光輝——/卻是我/無比高大的/長兄! ……我奔向你面前! /帶著/母親給我的教訓,/和我對你/手足的深情……/仿佛一剎那間/越過了/千山萬嶺……/呵! 我像是/突然登上泰山,/站立在/日觀峰頂……/我看見/海浪滔滔的/母親懷中——/新一代的太陽/揮舞著云霞的紅旗/上升呵/上升!…… ……驚蟄的春雷呵,/浩蕩的春風! ——/正在大地上鳴響; /正在天空中飛行! /一陣陣,/一聲聲,——/“雷鋒! ……”/“雷鋒! ……”/“雷鋒!……”/道路上的列車呵,/海港里的塔燈——/有多少個車輪/在傳誦呵; /有多少條光線/在回應……/一陣陣,/一聲聲——/“雷鋒! ……”/“雷鋒!……”/“雷鋒!……” 那紅領巾的春苗啊/面對你/頓時長高; /那白發的積雪呵/在默想中/頃刻消溶……/今夜有/燈前送別; /明日有/路途相逢……/“雷鋒……”/——兩個字/說盡了/親人們的/千般叮嚀; /“雷鋒……”/——一句話,/手握手,/陌生人/紅心相通! ……
三門峽——梳妝臺
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之水天上來!”/神門險,鬼門窄,/人門以上百丈崖。/黃水劈門千聲雷,/狂風萬里走東海。望三門,三門開: /黃河東去不回來。/昆侖山高邙山矮,/禹王馬蹄長青苔。/馬去“門”開不見家,/門旁空留“梳妝臺”。/ 梳妝臺呵,千萬載,/梳妝臺上何人在?/烏云遮明鏡,/黃水吞金釵。/但見那: 輩輩艄公灑淚去,/卻不見:黃河女兒梳妝來。梳妝來呵,梳妝來! /——黃河女兒頭發白。/挽斷“白發三千丈”,/愁殺黃河萬年災! /登三門,問東海: /問我青春何時來?! 何時來呵,何時來?……/——盤古生我新一代! /舉紅旗,天地開,/史書萬卷腳下踩。/大筆大字寫新篇: /社會主義——我們來! 我們來呵,我們來,/昆侖山驚邙山呆: /展我治黃萬里圖,/先扎黃河腰中帶——/神門平,鬼門削,/人門三聲化塵埃!望三門,門不在,/明日要看水閘開。/責令李白改詩句: /“黃河之水‘手中’來!”/銀河星光落天下,/清水清風走東海。走東海,去又來,/討回黃河萬年債! /黃河女兒容顏改,/為你重整梳妝臺。/青天懸明鏡,/湖水映光采——/黃河女兒梳妝來!梳妝來呵,梳妝來! /百花任你戴,/春光任你采,/萬里錦繡任你裁! /三門閘工正年少,/幸福閘門為你開。/并肩挽手唱高歌呵,/無限青春向未來!
桂林山水歌
云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漓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
是山城呵,是水城?/都在青山綠水中……
呵! 此山此水入胸懷,/此時此身何處來?
……黃河的浪濤塞外的風,/此來關山萬千重。馬鞍上夢見沙盤上畫: /“桂林山水甲天下”…… 呵!是夢境呵,是仙境?/此時身在獨秀峰! 心是醉呵,還是醒? /水迎山接入畫屏!
畫中畫——漓江照我身千影,/歌中歌——山山應我響回聲……
招手相問老人山,/云罩江山幾萬年?
——伏波山下還珠洞,/室珠久等叩門聲…… 雞籠山一唱屏風開,/綠水白帆紅旗來! 大地的愁容春雨洗,/請看穿山明鏡里——
呵! 桂林的山來漓江的水——/祖國的笑容這樣美!桂林山水入胸襟,/此景此情戰士的心——
江山多嬌人多情,使我白發永不生! 對此江山人自豪,使我青春永不老! 七星巖去赴神仙會,/招呼劉三姐呵打從天上回…… 人間天上大路開,要唱新歌隨我來! 三姐的山歌十萬八千籮,/戰士呵,指點江山唱祖國…… 紅旗萬梭織錦繡,/海北天南一望收! 塞外的風砂呵黃河的浪,/春光萬里到故鄉。紅旗下:少年英雄遍地生——/望不盡:千姿萬態“獨秀峰”! ——意滿懷呵,情滿胸,/恰似漓江春水濃! 呵! 汗雨揮灑彩筆畫: /桂林山水——滿天下! ……
作品鑒賞 賀敬之的詩在五十、六十年代產生過很大影響,《放歌集》可以認為是他的選集。賀敬之與郭小川一樣,富于創造精神,在詩創作上進行了不斷的探索和開拓,曾經對當代年輕詩作者產生過廣泛影響。在藝術形式上,賀敬之的詩向民歌和古典詩詞借鑒,并在這個基礎上改造新詩,注重詩的可朗誦性與群眾性,把自由體的奔瀉舒放,與古典詩詞的含蓄凝練結合起來。兩首寫延安和南泥灣的詩,直接用信天游民歌體;而謳歌雷鋒和祖國的詩,又采用馬雅可夫斯基的階梯體。賀敬之的詩創作,追求雄偉的氣勢,貫注磅礴的激情,渲染時代風云的濃重色彩。他的作品主要是政治抒情詩,以社會生活的重大問題作為題材,力求站在時代的前列。他的詩大體上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篇幅比較短小的抒情詩,樸實真摯,音韻優美,著重揭示詩人內心感受。另一類是政治抒情詩,它代表著賀敬之的成就,以 《放聲歌唱》、《十年頌歌》、《雷鋒之歌》、《西去列車的窗口》以及集外的《中國的十月》、《八一之歌》為最有影響。這類詩從比較開闊的角度去反映時代的精神,并以某種思想作為構思的線索。這樣的長篇政治抒情詩在新詩史上是不多見的,曾經在許多讀者心中引起共鳴。這些詩的思想感情是典型的和深刻的,是對時代和歷史所做的思索,在一定程度上傳達了人們的心聲,同時又激動教育了人們。《放聲歌唱》表現在新生活面前強烈的幸福感和自豪感,描繪了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形象。《雷鋒之歌》試圖站在時代的高度,從當時所理解的現實重大矛盾和時代的發展趨向上,去闡發雷鋒這一形象出現的意義和時代原因,并回答了青年一代所面對的人生問題。賀敬之的詩努力追求形象的生動,藝術形象具體而富于個性,畫面鮮麗,色彩明朗,形象富于時代特征,氣勢充沛酣暢,凝練而有很高概括力,生活氣息濃郁,意境動人。賀敬之的政治抒情詩,更多地借鑒外來形式,是為了適應表現重大主題,展示豐富宏闊的畫面,表達準確,抒寫充分。但是,賀敬之在采用這種“長句拆行”的體式時,也吸取了我國民歌和古典詩歌的豐富營養,重視意境,講究凝練,把自由體的靈活開闊與詩行的排比對稱統一在一起。這樣,賀敬之就創造了把開闊與細膩、豪邁與深情、思想與形象相結合的藝術風格。賀敬之寫詩都是由于現實生活里具體事情和人物的觸發:回延安,看話劇,知識青年赴新疆軍墾,八大二次會議,開國十年,向秀麗,王杰,雷鋒,解放臺灣,阿拉伯民族運動等等,正如賀敬之自己所說:不是懷古。賀敬之的詩矚目現實,有很明確的指導思想,理性控制著感情的放縱或收斂,整個詩創作都有明確的方向和社會教育作用。賀敬之有的詩,學習民歌:“紅旗飄,紅旗飄,/躍進浪潮萬丈高! /東風快馬追閃電,/東方巨人我來了!”有的又學古典詩詞:“呵,古往何處?/急流萬馬來,/往古英雄計無數: /看漫天烽火,/聽動地鼙鼓。”從這可以看出,他在詩的形式和語言上下過艱苦的探索功夫。五十年代后期和六十年代,政治抒情詩曾經風靡一時,但是,寫得成功,取得像賀敬之那樣成果的,并非很多。這又從另一方面說明賀敬之的思想藝術功力,正是這種思想藝術功力支持著賀敬之的作品。相比之下,很多的賀敬之的仿效者就顯得思想深度不夠,形象缺乏個性,情感不夠真摯,而靠許多時興的豪言壯語和某些生活現象的鋪陳羅列。了解這些情況,有助于我們鑒賞品味賀敬之的詩,并認識他的詩的思想藝術價值。
上一篇:《諶容·太子村的秘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
下一篇:《賈平凹·散文自選集》原文|主題|賞析|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