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上得來,終須躬行
雜草叢生的荒園,一如荒蕪的人生,也像尚待雕琢的未來。而爭論不休的人們,既像對荒蕪一生的辯駁者,也向對美好前程的追求者。而這兩者之間的差距在于能否在理論之后,腳踏實地的認真踐行。
在科技大發展的時代,人們總是給予理論厚望,認為理論論證之后,成功自然將至,漸漸忘記理論終究是理論,還需要實踐來檢驗。一如這個荒園,爭論的面紅耳赤之后,荒園依舊是荒園。可見,理論與實踐并重才能改變荒園,也才能改變生命的荒蕪。
只停留在理論而不實踐,終究會被現實打敗。趙括不就是這樣的例子嗎?紙上談兵,氣勢磅礴,在戰場上卻一敗涂地,成為后人笑柄。一如這荒園,理論的敘述再怎么完備,紙上的規劃再怎么完美,荒園卻絲毫沒有改變。又或者像明代的海瑞,懷抱著改造社會的決心而來,在仕途上想要大展拳腳,到頭來被改造的卻只有自己。
心中有改造世界的決心,有看穿表象,揭露本質的慧眼,卻不能知行合一。這樣的人雖說聰慧,卻終究不成大事。
懂得實踐卻不會總結的人,也許能將自己的事業推向高峰,卻不能留下理論福澤后代。孫傳庭受命后,聚隆起明末的主力軍——秦兵。令人稱奇的是,這戰力超群的部隊,組建不到半年,這讓后人絞盡腦汁而不得要領,要是能留下史料詳述,對后來抗日戰爭中的軍隊將領組織訓練軍隊,想必大有好處。
摸清了現實的脈絡并加以運用,卻不總結升華為理論,對他本人而言或許并無大礙,但對于后人恐怕想要效仿學習卻不可得。
只有將理論與實踐完美地結合在一起,知行合一才能改變現實,照亮后人的路。。毛澤東就是靠著自己的武裝斗爭經歷總結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正確戰略,并不斷寫出著作,如《論持久戰》,為艱難的中國革命提出了方向。古代的王陽明更是在完成了心學之后,多次領兵護佑天下太平,留下心學,引領人們向善向上。他們的功績引領歷史的潮流,他們的智慧照亮后人迷茫的未來。
再回到這座荒園上,如果能夠做到理論和實踐,規劃與工程相吻合。也許會因為爭吵說服而耽誤一些時間,但最終這座荒園會變為一座美麗的花園,不會永遠荒蕪下去。一如我們在人生中,如果能及時勉勵,腳踏實地,終不會辜負一生。最糟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
上一篇:張煜彬《離歌》原創高中作文
下一篇:李涵宇《至上為和》議論高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