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出無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師出無名的拼音:shī chū wú mínɡ
解釋 師:軍隊。本來表示出兵但無正當的理由。后來也表示行事而沒有正當的理由。
出處 《漢書·高帝紀上》:“兵出無名,事故不成。”
漢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正值楚漢相爭之時。這年三月,漢王劉邦從臨晉渡過黃河,魏王豹投降,率兵跟從漢王。隨后,劉邦又攻下河內,設立了河內郡。緊接著,陳平又離開項羽歸降漢王。漢王與陳平談話,非常高興,讓他做了自己的陪乘,來監督各位將領。漢王又率軍南渡黃河,到達洛陽,新城三老董公攔住漢王說:“我聽說‘順行德義者昌盛,違背德義者滅亡’,‘軍隊出征但沒有正當的理由,軍事行動就不會成功’,所以說‘指明他是逆賊,敵人才可以征服’。項羽行事暴虐無道,流放殺死他的君主,為天下人所怨。仁愛不靠武勇,正義不靠暴力,漢王三軍將士,應當為義帝穿孝服,并曉諭諸侯,為了替義帝報仇才東伐項羽。這樣一來,四海之內無不仰慕漢王您的德義。”漢王說:“太好了。不是您我還聽不到這些高見。”于是漢王為義帝發喪,袒露左臂大哭,公祭三天,通告諸侯愿意和他們一起討伐項羽。
由于劉邦出師有名,爭取到了各路諸侯的支持,為最終戰敗項羽打下了基礎。
反義 師出有名
例句
師出無名的事得不到群眾的支持,是注定不能成功的。
上一篇:《爾虞我詐》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開誠布公》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