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虞我詐》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爾虞我詐的拼音:ěr yú wǒ zhà
解釋 爾:你。虞、詐:欺詐。形容互不信任,互相欺騙。
出處 《左傳·宣公十五年》:“我無爾詐,爾無我虞。”
春秋時期,楚王派遣大臣申舟出使齊國。從楚國到齊國,要途經宋國,申舟出使時,楚王給他說不用向宋國借道。申舟說:“宋國是個糊涂的國家,如果不借道,我就一定會被殺掉。”楚王說:“如果你被殺,我就出兵滅了宋國。”于是申舟不借道而行,后來果然被宋國殺掉。
楚王于是發兵進攻宋國,圍困了九個多月還沒有攻下,楚王就想退兵。申舟的兒子說:“先父甘冒殺身之禍而不敢放棄您不借道的命令,現在君王您卻放棄了自己以前的諾言。”楚王啞口無言,無計可施。這時楚王的車夫申叔出主意說:“在陣地上修建房屋,并讓逃亡的人來這里種田,宋國就會認為我們要打持久戰,就一定會屈服。”楚王聽從了這一建議,宋國果然非常害怕。
于是宋國派遣勇士華元趁夜潛入楚軍,直接跑到宰相子反的床邊,對他說:“實話告訴你,我們城里已經斷糧,大家交換兒子當糧吃,拿死人骨頭當柴燒。盡管這樣,我們也寧愿與國同亡,而不會接受屈辱的條約。假如你們現在退軍三十里,我們將聽從你們的命令。”子反害怕了,便同意撤退三十里然后結盟。宋楚結盟時在盟約中寫道:“我不欺騙你,你也不要欺騙我。”
近義 鉤心斗角
反義 肝膽相照
例句
鄰里間要搞好團結,不能爾虞我詐。
上一篇:《尋章摘句》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師出無名》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