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章摘句》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尋章摘句的拼音:xún zhānɡ zhāi jù
解釋 搜求、摘取片斷的詞句。指讀書或寫作只注意詞句,不把握全文的主旨。也指寫作時套用前人的章法、詞句。
出處 南朝宋·裴松之注《三國志·吳志·吳主傳》引《吳書》:“(孫權)志存經略,雖有余閑,博覽書傳歷史,藉采奇異,不效書生尋章摘句而已。”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隨后率領蜀軍攻打東吳,其勢兇猛,不可阻擋。吳主孫權派陸遜為都督,率領大將朱然、潘璋等來抵御,同時派遣都尉趙咨到曹魏探聽情況,尋求支持。趙咨博聞多識,應對辯捷,到了曹魏,曹丕也喜歡他,就跟他開玩笑:“吳王大概也懂一點學問吧?”趙咨回答說:“吳王巡游在江上的戰船有上萬艘,穿著盔甲的武士有一百萬,他一心向學,志在學習匡救天下的方法,所以一旦有空閑的時間,就博覽群書,學習其中獨特的方法,不像那些讀死書的書生,只搜求摘取片斷詞句、只注意文字的推求,而忽略大的內容和思想。”趙咨這次出使,不亢不卑,有理有節,得到了曹魏各層人士的尊敬。
在趙咨的斡旋下,曹魏暫時對孫吳表示出友好的姿態。孫吳解除了北方邊境的擔憂,全力以赴對付西來的劉備大軍。由于劉備求戰心切、不諳兵法,被陸遜找到機會,火燒連營,蜀軍最終大敗而還。
例句
寫詩作文,要有真情實感,只尋章摘句是沒有用的。
上一篇:《對牛彈琴》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
下一篇:《爾虞我詐》成語意思解釋與出處|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