妒賢嫉能
“妒賢嫉能”即嫉妒和憎恨賢能之士。后人用這個典故比喻對有才能的人妒忌。出自《漢書·高帝紀第一下》:“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與人功,得地而不與人利,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項羽,是秦末農民起義軍的領袖。公元前209年,他跟隨叔父項梁在吳地起義。秦亡后,自立為西楚霸王,并大封諸侯王。在楚漢戰爭中,被另一支抗秦力量劉邦擊敗,自刎而死。
項羽是一個有勇無謀的武夫。在他起兵抗秦以后,曾經有很多賢臣名將,如范增、陳平、英布、韓信等,投靠在他的手下。他不是看不起他們,而是因為妒忌這些人的才能,致使這些人不是棄楚歸漢就是憤然離去。韓信歸漢后,成了劉邦和項羽爭斗中致項羽于死地的大將。
在著名的鴻門宴上,范增勸項羽殺掉劉邦,項羽不僅不聽從勸告,反而中了陳平、劉邦施的反間計,罷免了范增的權力,致使范增憤然離去,病死途中。由于項羽不善用人,最后終于成了孤家寡人,演出了一場“霸王別姬”的慘劇。
漢朝建立以后,有一次劉邦大宴群臣。席間,劉邦問:“為什么我能取得天下,而項羽就失去了天下呢?”大臣高起、王陵回答說:“項羽妒賢嫉能,害功臣,疑賢者,所以他失掉了天下。”
上一篇:如火如荼
下一篇:巧取豪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