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取豪奪
“巧取豪奪”形容施用不正當的方法,攫取自己不應得的財物。出自《清波雜志》:“老米(芾)酷嗜書畫,嘗從人借古畫自臨,拓竟,并與真贗本歸之,俾其自擇而莫辨也。巧偷豪奪,故所得為多。”
宋朝大書法家米芾既寫得一手好字,又長于作畫,尤其喜愛古人的作品。有一次,他在別人的船上看見王羲之真筆字帖,喜歡得不得了,馬上要拿一幅好書交換。主人不同意,他大呼大叫,攀著船舷竟就往水里跳,幸虧別人很快地把他抱住,才不致落水。
他有一個很大的本領,便是學會模仿古人的書品。他在漣水的時候,曾經向人借回一幅《松牛圖》。后來他把真本留下,拿摹本還給他,這人當時沒有覺察出來,拿著走了。過了好多日子,才來討還原本。
米友仁問他怎么看得出來,那人回答說:“真本中的水里面,有牧童的影子,而你臨摹這一幅卻沒有。”
然而米友仁摹仿古人的書品,很少被人發覺他的摹本是假的。他常常千方百計向人借古畫描摹,而摹完以后,總是拿摹本和真本一齊送給主人,請主人自己選擇。由于他模仿古畫的技藝很精,摹本和真本摹得完全一樣,主人往往把摹本當成真本收回去。米友仁便因此獲得了許多名貴的真本古畫。
上一篇:妒賢嫉能
下一篇:干戈化玉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