鑄成大錯是什么意思
《資治通鑒·唐昭宗天祐三年》:唐昭宗天祐三年(公元906年),在魏州的天雄節度使羅紹威,因厭惡手下部將田承嗣驕橫跋扈、不服管轄,便聯合宣武節度使朱全忠,用偷襲的辦法殺了田承嗣,同時也把田承嗣選募的五千名驍勇武士殺光了。此事使魏州的其他駐軍感到畏懼,羅紹威雖幾次下去撫慰、解釋,但將帥之間的猜忌、怨恨越來越厲害,以致叛亂迭起,朱全忠又發兵一一討伐、消滅。朱全忠在魏州半年,羅紹威供給其糧餉,所宰殺的牛、羊、豬近七十萬頭,其他物資及金銀無數。等到朱全忠離去,魏州的積蓄儲備全部用盡。羅紹威雖然剪除了自己的隱患,可魏兵也從此衰弱下去了。羅紹威很后悔,對人說:“即使把六州四十三個縣的鐵都收集起來,也鑄造不出這樣大的錯幣啊!”這話本指鑄造錢幣,后來形成成語,錢幣義的“錯”衍變為錯誤義。
引用義:造成重大錯誤。[例]假如老李聽信了這個間諜的謊言而把密碼本交給他,豈不鑄成大錯!
上一篇:鈞天夢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閶闔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