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列鼎而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列鼎而食:liè dǐng ér shí
詞源: 《說苑·建本》:“親沒之后,南游于楚, 從車百乘, 積粟萬鐘,累茵而坐, 列鼎而食, 愿食藜藿為親負(fù)米之時, 不可復(fù)得也。”
詞由: 子路說:“背負(fù)重?fù)?dān)的走遠(yuǎn)路, 是不選擇休息的地方的; 身負(fù)瞻養(yǎng)老人的責(zé)任, 是不講究俸祿多少而做事的。過去事奉父母二老時,常常吃草葉子、豆葉子, 到百里以外去背米。二老死后,南游到楚國,跟隨的車有一百輛, 積存的糧食有一萬石, 坐在用褥子堆起來的座位上,吃呢,面前擺著的是豐盛的飯菜, 但愿過去那種窮日子不要再過了啊。”
詞義: 擺出豐盛的飯菜來吃飯。列:陳列, 排列; 鼎: 古代的飲器, 三足兩耳, 貴族富豪人家才用。形容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
書證: 元·馬致遠(yuǎn)《薦福碑》 第四折:“今日個列鼎而食, 煞強如淡飯黃齏。”
上一篇:成語《分茅裂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割臂盟公》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