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飲鴆止渴》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飲鴆止渴:yǐn zhèn zhǐ kě
詞源: 《后漢書·霍谞傳》:“譬猶療饑于附子, 止渴于酖 (鴆) 毒, 未入腸胃, 已絕咽喉。”
詞由: 東漢順帝時有個霍谞, 他為人忠厚, 少通經書。霍谞十五歲那年,有人誣告他舅父宋光妄改法令。漢大將梁商接到誣告狀后, 就派人捉拿宋光。宋光蒙冤入獄, 受盡折磨。霍谞深感不平, 便上書梁商,為他舅父宋光伸冤。他說他舅父一貫奉公守法,絕不敢妄改法令,即使對法令有疑難之處, 也從未妄加解釋。他絕不會為法令問題而觸犯皇上。他還打了一個比喻說:“我舅父如果那樣做了,‘就象用有毒的附子充饑, 用有毒的鴆酒止渴。’我們知道, 當附子、鴆酒進入腸胃, 人就要斷氣, 難道我舅父能不顧后患做出這樣不明智的事來嗎?”由于查無實據, 后來梁商便把宋光釋放了。
詞義:喝毒酒解渴。鴆:傳說中的毒鳥,用它的羽毛浸酒喝了能毒死人。比喻采取有害的辦法救急,不顧嚴重后果。
書證:晉·葛洪《抱樸子·外篇卷一·嘉遁》:“酣鴆酒以止渴也。”《晚清文學叢鈔·掃迷帚》第十四回:“若慮迷信一破,道德墮落,必以保存為得計,此又何異欲止渴而飲鴆,治療瘡而剜肉?”楊沫《不是日記的日記》:“睡眠是最好的休息。可是我又總是失眠。大量服用安眠藥,腦子越來越壞。我在飲鴆止渴。”巴金《談〈憩園〉》:“他們里面也有抽鴉片煙的,年紀大一點的轎夫多數抽大煙,因為他們的體力不夠,不得不用這種興奮劑來刺激,明知這是飲鴆止渴,但是也無其它辦法。”
上一篇:成語《順我者昌,逆我者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首鼠兩端》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