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駢肩累跡》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駢肩累跡:pián jiān lěi jī
詞源:宋·歐陽修《相州晝錦堂記》:“一旦高車駟馬, 旗旄導前,而騎卒擁后, 夾道之人, 相與駢肩累跡,瞻望咨嗟。”
詞由: 古時候, 把當官當到將軍宰相, 富貴了而返回故鄉, 看作是十分榮耀的事。因而大多數當大官的回鄉時, 乘著高大的車馬, 旗幟開道, 馬隊相隨, 夾道觀看的人摩肩接踵, 驚嘆不已; 有些庸夫愚婦還忙碌照料。更有些當官的, 一旦衣錦榮歸, 便趾高氣揚, 連六親都不愿認了。宋時有位叫韓琦的, 他是個丞相, 功績顯赫, 名重一時, 卻不以威風排場為榮, 不以高官顯爵為貴。他兼官回歸故鄉相州 (今河南安陽市) 時, 在后園修建了晝錦堂, 把人們視作的榮耀當作警戒,將人們的贊譽化為恩德施給人民。因此, 當時著名文學家歐陽修寫了文章, 盛贊了韓琦的高風亮節。
詞義:肩膀挨著肩膀, 腳印壓著腳印。駢: 兩物并列著。累: 重迭。跡。腳印、腳跡。形容人多, 擁擠不堪。亦作“駢肩累踵”。
書證: 宋·周密 《齊東野語》 卷十九:“四方士子, 駢肩累跡而至, 學舍至無所容。”清·王韜 《瀛壖雜志》。“二十八日為城隍夫人誕辰,城中熱鬧, 無異于城外, 幾于傾邑若狂, 士女往觀者, 駢肩累踵。”
上一篇:成語《駕輕就熟》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
下一篇:成語《驥服鹽車》什么意思|出處來源|詞義|詞由